林语堂先生曾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鲜衣怒马的年纪,习惯于做加法,想要更多的钱,更大的房,更豪的车……
而当你走过千山万水,终会体悟:原来对后半生最好的馈赠,其实是握紧这三样东西!
01
无病无灾,是养身
叔本华说:“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幸福,或许有很多衡量标准,但失去了健康,生命就会黯然失色。
过去有一个富翁,身体不适去请大夫。大夫说没什么大问题,静养几天即可。
富翁却生气道:“你知道我的时间有多珍贵吗!一刻钟的荒废就相当于几千两的银子都打了水漂!”
大夫微微一笑,带着他来到墓地:“你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人生前和你一样会赚钱吗?”
看着摇头不语的富翁,大夫接着说:“这里面的人,都觉得赚钱至关重要,谁都离不开自己,可如今他们都消失了,别的人却在照常生活,太阳也依旧东升西落,不受一丝影响。”
人生下半场,有人继续用脚丈量大好河山,有人却在轮椅上困顿收场;有人能够“一屋三餐四季”,有人却只能在病床上苟延残喘。
换言之,你前半生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后半生的打开方式。除了健康,什么都不是你的;除了生死,其余的都是擦伤!
从今日起,按时吃饭、规律作息、坚持运动。比家财万贯更成功的,是还能迎着太阳奔跑;比名声显赫更可贵的,是时刻有力跳动的心房。
02
懂得知足,是养心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之人,内心充满着安详与喜乐;而不知足的人,则常常与抱怨不安相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羡慕的对象:或许貌不惊人,却有人喜乐共享;或许收入不高,却有身强体健;或许默默无闻,却有人冬问暖、夏问凉。
这一生,没有谁的人生是圆满的。快乐与否,全取决于一颗知足的心
快乐的人,会关注自己有什么:太阳,凉风,美食……而整日愁苦之人,却只记得自己没有什么:更美的景色,更好的物件,更豪的出行…
人生一世,来是偶然,去是必然,既然不能万事皆如意,那就尽己所然,顺其自然。要相信,所有的事与愿违,一定都是命运安排下的惊喜。
03
恩多怨少,是养德
生命是一场遇见,每个人都是你的恩人。心中怀有的恩念越多,人的德行越厚,命才会越走越顺畅。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布坊的师傅收了两个徒弟,并且给他们立了个奇怪的规矩:每到月底,都必须用两个字,来总结自己这一个月最想说的话。
第一个月很快过去了,大徒弟说:“饭香”,小徒弟说:“食劣”。
第二个月月底,大徒弟说:“觉稳”,小徒弟说:“床硬”。
随后几个月,大徒弟说”活轻“,“想学”,小徒弟却说“事多”,“告辞”。
于是,小徒弟离开布坊,师傅摇头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果然,此后他又学了各种技艺,但终究一事无成。
而大徒弟却继承了师傅的手艺,最终成为了出色的染布人,当上了新布坊的掌柜。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师兄弟二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际遇呢?答案就在两个字:感恩。
一个人后半生最好的运气,都在一思一感之中。思的是恩,感的是情,心中是善。目光所及之处,皆为善人善事,皆是来助来渡。不论生命中发生了什么事,就都成了自己的一场成全,一份功德,自然事顺福来。
有道是:“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愚者眼中,都是小人作祟;智者眼中,都是贵人吉祥。人生风雨里,拥有一颗善良而又感恩的心,是渡他人,更重要的是渡自己。
▽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如果在世时,尽做些让自己烦恼不安的事,那就是愚痴空过了这一生。人到了一定了年龄才能明白:与其追名逐利,换一场传说,不如无病无灾,平安到老才是福。
往后余生,动以养身,淡以养心,善以养徳,淡看世间争执纷扰,用良善之光温暖身边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