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众号平台修改了推送规则
如果不想错过国酒财经
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
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白酒“先款后货”的商业模式正在被逐渐打破。
终端“先货后款”现象已普遍存在
“经销商给终端账期的现象普遍存在。”河南某酒类连锁负责人李某表示,“一般都是将账期让出一个月左右,部分产品采取销售完再结款的模式,尤其是开发品经销商,给的账期更长。”
对此,河南另一位经销商陈某透露,过去大多都是现款现货,但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终端开始与公司协商账期。“现在出货很难,我们很多货都是‘赊销’,终端赊账周期已经从去年1个月延长到今年3-5个月。”
不止是河南,在山东以及广东市场,“赊销”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且不乏一些头部名酒产品。
“没有一个经销商愿意做‘赊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临沂酒商王某表示,在市场货源充足和价格倒挂的双重作用下,终端接货积极性不高。“经销商要处理库存,只有靠‘赊销’。账期不是固定的,客情关系好的、信誉好的,可能给的账期就长一点。”
广东酒商余某认为,很多酒企其实也在变相给予经销商“账期”。例如部分中小酱酒企业对一些经销商提供授信,经销商可以先拿货,在年底前再向公司支付货款。这也意味着,酒企端的“先款后货”模式也在松动。
“先货后款”是自欺欺人?
从“先款后货”到“先货后款”模式的转变,充分显现了渠道的库存现状。
酒业家调研发现,河南白酒代理商2024上半年业绩平均同比下滑幅度在35%左右,利润下滑幅度基本与营收成正比,库存压力由于受到双向挤压,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山东白酒代理商所面临的形势同样严峻,山东酒商库存周期普遍在半年以上。
而河南、山东酒商所面临的困境仅是全国白酒代理商的冰山一角,在此背景下,尽管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与风险,越来越多的酒商趋于选择“先货后款”。
在新营销专家贾福春看来,“赊销”就是个恶性循环,是生意恶化的开始。“当越来越多经销商开始‘赊销’的时候,赊销带来的后果如同多米诺骨牌,沿着产业链迅速将压力传导至经销商,经销商又将压力传导给厂家,最终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影响整个行业正常的运转。”
相比“赊销”,酒企更应该为经销商“减负”。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