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人性的丑陋就是,在无权、无势、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权、有势、缺德的人身上找优点!

文摘   2025-02-05 00:01   山西  

莫言曾说:

“人性的丑陋就是,在无权、无势、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权、有势、缺德的人身上找优点!”  

一语可谓针砭时弊!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

善良的人因无权无势而被苛责,甚至被肆意践踏;

而那些有权有势者,即便德行有亏,却总能被人追捧,甚至为其缺点开脱。 

这便是人性的荒诞之处,欺软怕硬,趋炎附势。

01

人性本就捧高踩低,无人帮扶时何必抱怨

常言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人性本就如此,捧高踩低,世态炎凉,自古皆然。 

风光时,门庭若市;落魄时,门可罗雀。 

所以,无人帮扶时,何必抱怨?

这本就是世间常态,人心向利,趋炎附势,不过是生存的本能。 

你若强大,身边自然不缺锦上添花之人;你若弱小,雪中送炭者寥寥无几。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认清现实,自立自强。 

风光时,莫要得意忘形,须知高处不胜寒;

低谷时,也不必自怨自艾,毕竟人情冷暖,本就是一场修行。 

与其寄望于他人的援手,不如修炼自身,成为自己的靠山。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强大,世界自会对你和颜悦色。 

捧高踩低,不过是人性的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世态,更是自己。 

看清了,便释然了;看透了,便从容了。

02

人性向来见不得身边的人好,被针对时何必失落

古语云:“人心难测,世事无常。”

活在这世间,就必须要明白一件事——

不是所有人都能真心为你喝彩。

人性中真心赞佩、欣赏的一面不多,更多的反而是嫉妒、攀比、猜忌和偏见。

张爱玲才华横溢,却因身边人的嫉妒与排挤,屡屡受挫。

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写作,最终以独特的文风征服了无数读者。

有人问她:

“面对那些针对你的人,你如何自处?”

她淡然答道:

“人心如镜,照见的不过是自己。何必为他人的狭隘而失落?”

人生最豁达的态度,就是看清人性,而后从容面对。

生命一半是理解,另一半是释然。

有道是:“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面对他人的嫉妒与针对,心态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懂得看淡,是一种成熟的智慧;懂得释怀,则是对人性复杂的接纳与超越。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态度,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境。

人性复杂,见不得人好是常态。

当被针对时,与其失落,不如坦然。

如此,才能在纷扰中保持清醒,在释怀中修炼从容。

03

人性一直争名夺利,遭逢背叛无需悲叹

人生在世,争名者,不如淡泊者。

追求名利的人并不少见,但能在名利场中保持清醒的人,却更令人钦佩。

争名夺利,或许是人之常情;但看透得失,却是一种境界。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东晋时,王导与周顗本是至交好友,二人曾一同在朝为官,彼此扶持。

然而,后来周顗因嫉妒王导的权势,暗中向皇帝进谗言,企图陷害王导。

王导得知此事后,并未愤怒报复,反而淡然处之。

旁人问他为何不反击,王导答道:

“人性本就如此,争名逐利,难免有背叛。我若因此悲叹,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

后来,周顗因自己的阴谋败露而被贬,王导却依然稳居高位,安然无恙。

争名夺利,是人性之常;遭逢背叛,也无需悲叹。

放下执念,才能解脱。

恰如古人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名利如浮云,背叛如风过,唯有内心的平静,才是真正的归宿。

做人,不必因争名而迷失,也不必因背叛而悲叹。

看透人性,方能从容;放下执念,方能自在。

某位哲人说:

“人性的深渊,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人心的多面,往往在权力与道德的夹缝中显露无遗。

我们不应将每个人都视为恶魔,但也不可对人性抱有过分的天真。

看透人性,从现实的逻辑去识人,方能在这纷繁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个推荐,愿你我都能守住本心,明辨是非,既不欺软,也不怕硬,活出真正的尊严与风骨。

与朋友们共勉。

励志语录
看励志语录,获人生智慧;将语录照进现实,让励志成为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