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汀·汉娜在《萤火虫小巷》中曾写道:
“好朋友就是这样,总是能惹你火大、哭泣、心碎,即便如此,当你遭遇困难时,他们仍会守在你身边,在最黑暗的时刻逗你笑。”
好朋友是除家人外,最亲密的存在,也是除自己外,最了解你的人。
是能相互取闹,是能肆意畅聊;是能卸下伪装,是能不安倾诉;是能无畏相守,是能真心付出。
甚至在人生的灰暗时刻,好朋友是唯一能将你解救出来的人。
几个真心好友,胜过人生无数泛泛之交。
世人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然而经历过太过跌宕起伏后,现实却让人寒心。
太多人看似是交心好友,实则是扎心损友。
他们不停地消耗你,慢慢地摧毁你,直至将你拉入深渊才肯作罢。
一个人混到最后,一个朋友也没有,往往说明了一个问题!
01
挚友难得
要说当今社会的关系常态,我想用八个字就可以形容:
“朋友易得,知己难求。”
不论到怎样的环境里,经过时间的累积,都会觅得三两好友。
你们可以谈天说地,可以相伴相随,可以是目前阶段最亲密的人,但却难以真正走进彼此内心深处。
对她的过往一无所知,对她的情境不甚了解,只停留在短暂的交触上。
更有甚者,还会因自己的天真无知而遭受难以自愈的创伤。
因为对所谓好友的信任,而将自己置身于险境。
众所周知,爱迪生是一名著名的发明家,可在他年少时候却经历过朋友的残忍背叛,甚至一度威胁到了他的事业。
他与他的朋友威廉·亨利·帕森斯,是默契十足的搭档,曾一同创造过不少奇迹,可他怎么都想不到,被他视为知己的人会背叛他。
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雇佣了爱迪生的前同事及竞争对手,尝试开发销售与爱迪生成就相当的电力系统。
好在最后能力有限,未能成功实施,但昔日好友也就此反目,老死不相往来。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时有发生,甚至频繁到我们已习以为常。
这就是真实的人性,这就是根本的恶。
因为优秀,所以心生妒忌,因为不干,所以满腹怨言。
纵使再好的关系,在人性面前都不堪一击。
02
趋利而往
莫言曾说过一段极为现实的话:
“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爱他而来爱你,对方只会因你优秀而来爱你,你的价值,就是你的一切。”
虽然不想承认,但现实就是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这儿所指的“利益”,不止是金钱,机会,还有陪伴,认知。
我有一个相处了十几年的朋友,我们有着独一无二的回忆,有着奇诞愉悦的经历,纵使过后都会交往新朋友,但彼此一直是最特别的存在。
可当她结婚生子后,彼此的关系便有了微妙且奇怪的变化。
我们再不似以往那般畅所欲言,也无法再做到无畏无惧。
她所接触的,是亲朋好友间的交涉,孩子未来的教养,家庭安稳的运营。
而我接触的,是闲暇之余的游乐,工作的趣扰,美食的追求享受。
我们就好像是无限靠近的两条直线,在交融的那一刹那,注定各自远离。
摆在眼前的现实让我担忧,让我焦虑,我们也曾尝试改变过,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直到看到何炅说“你得承认,朋友本就是阶段性的”时,我才真正释怀。
绝大多数朋友,本质上是能量互换。
若是能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也正好需要我,从而结成挚友,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可若是所需欲望不是那么高了,体面离开其实也是一种欣然。
你我同坐一辆列车,这是缘分;你想就此下车,这是自由。
03
不将就的诚
正因为筛选的难,利益的奢,才导致了挚友难得。
而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份不将就的诚。
因为知道朋友的可贵,所以诚心诚意相守,因为知道朋友的重要,所以不将就选择。
毕竟朋友,是我们睁着眼睛挑选的家人,是陪伴我们数年,甚至一辈子的存在。
正如沈从文所说:
“人的生命会忽然泯灭,而纯挚无私的友情却长远坚固永在,且无疑能持久延续,能发展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