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更好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9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会议再次对经济大省委以重任。经济大省是全国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稳与进”。综观今年前三季度GDP数据,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浙江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近45%,经济增速有5个省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经济大省的增长韧性。能力越强,责任越大。2024年“时间余额”所剩不多,决战四季度,经济大省纷纷提速冲刺,力争最好结果。记者梳理发现,其中“激发消费潜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成为各经济大省发力的重中之重。受访专家表示,各地存量政策的落地见效和增量政策的持续推出发力,将推助四季度中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势头。尽管6个经济大省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不尽相同,经济发展亮点亦是百花齐放,但却有一个共通之处——今年以来,这些奋力奔跑的“大块头”,拼的不仅是速度,更是高度。各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和新活力。广东省在外贸方面的表现尤为抢眼,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75万亿元,占全国外贸的20.9%,同比增长11.1%,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外贸大省,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1.5%,规模和比重继续稳坐全国头把交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跨境电商、展会经济等新业态持续发展,成为广东外贸发展新动能。广州是最早开展跨境电商试点的口岸城市之一,目前已吸引超1000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业务。与此同时,历经68载的广交会历久弥新、越办越好,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外贸进出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江苏省则在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以来,累计探索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为其他地区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山东省在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新的增长点,通过扩大开放,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并寻求机会,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8月成功举办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163个投资贸易项目签约,总金额达533亿美元,刷新纪录。“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到全球的30%。当前,山东制造业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这一过程给外资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赛科工业集团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陈超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浙江省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消费市场活跃。河南省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物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同时在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四川省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形成了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今年以来,经济大省抢抓“消费促进年”政策机遇,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以旧换新”成为各地消费市场的“热词”。前三季度,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和“苏新消费”系列活动的带动下,江苏省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8%,比上半年加快2.8个百分点;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5.2%,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在浙江,以旧换新活动有4500余家经营主体、500多万消费者参与。1—9月浙江全省实现社零总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4.2%,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四川省把家电以旧换新作为惠民生、促消费、降能耗的重要举措。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乔方介绍,在国家空调、电视机、冰箱等8大类基础上,四川结合该省产业特点和消费者需求,新增洗碗机、净水机、投影仪、空气净化器等8类产品,形成有效补充,有力助推贸产融合。截至10月24日,四川家电以旧换新195万件,销售金额80亿元,补贴金额15亿元,助推9月全省家电销售同比增长25.1%。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经济大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的部署,陆续推出促消费新举措,推动消费马车“多拉快跑”,助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刘典认为,经济大省应抓住“两新”政策机遇,从多方面发力,激发消费潜力。首先,政策支持是关键,通过发放消费券、优惠券等方式直接刺激居民消费,同时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其次,推动消费升级,鼓励企业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发展在线消费、体验式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此外,优化消费环境也是重要一环,包括改善消费场所的硬件设施、提升消费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最后,促进就业和增收,通过稳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高收入岗位,促进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四季度,“一季关两年”。近期中央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谋划加快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包括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等。记者注意到,研判当前经济发展的“形”与“势”、“危”与“机”,经济大省坚决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信心在振奋,激情在迸发。各省近期纷纷召开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重点工作,特别是围绕国家近期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研究提出配套举措。广东省表示,要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抓住重要节点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推动“广货”行销全国。江苏省提出,加快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改革举措,聚焦绿电供给、碳足迹管理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浙江省和山东省均提出,全力巩固外贸出口好势头,积极探索外贸新模式,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大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将把落实“两新”政策、挖掘消费潜力作为发力点,完善配套政策,加力提效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近日召开的四川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指出,要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立体高效的开放大通道;要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些举措可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刘典表示,经济大省应充分结合自身优势,用好用足中央增量政策,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王文涛部长《求是》刊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河南郑州:“丝路自贸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河南自贸试验区高水平推进2.0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