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校园诈骗如同潜行的阴影,悄然侵蚀着学生的财产安全与心理健康。为提升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其防范诈骗的能力,2024年11月10日“零距离”普法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在汇江书院影音活动室举办了一场“护校园•青春无诈”反诈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法律之盾守护青春之花。
警钟长鸣 诈骗难侵
志愿者耿烨晴发出铿锵话语:“天上不会掉馅饼,涉钱信息勿轻信。”她的话语如同警钟,激发了在场每一位同学的警醒意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应保持警惕,对涉及金钱的信息保持怀疑。志愿者指出,老年人、学生群体、全职主妇以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因其信息认知的局限、心理特点的易被利用以及需求欲望的影响,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
法理明晰 智慧生根
随后,志愿者深入剖析了学生群体易受骗的原因。志愿者提到,同学们大多数因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淡薄、经济需求与诱惑、心理单纯易轻信他人以及网络接触频繁等原因,容易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志愿者特别强调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网络环境中要时刻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患于未然,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法律知识小课堂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志愿者详细解释了诈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主观故意、客体受损和欺诈行为。同时志愿者还介绍了诈骗的分类,包括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合同诈骗和金融诈骗等,并提出了一些思考问题,如“诈骗都要进监狱吗?”和“被骗多少钱可以立案?”等,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还促进了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深入探讨。通过这样的互动,同学们的法律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防患未然 青春常在
志愿者通过一系列互动问答和案例分析,进一步巩固了同学们的法律知识和防诈骗意识,鼓励同学们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多方核实,不要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淬炼小志提醒您:
即使在紧急情况下
也要保持冷静
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避免因慌乱而陷入诈骗的圈套
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防诈骗能力,也为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同学们的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数字化时代,校园诈骗案件的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法护校园·青春无诈”专项活动,支队看到了社会各界对于提升同学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视。让大家携手共筑防诈墙,为青春保驾护航。
撰稿 || 钟兴悦 周淳
图片 || 吴含香 莫丽娇
图文编辑 || 杨天卉
责任编辑 || 李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