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1日
“蟹”逅美食 游在七都
旅游推介活动
在开弦弓村顺利举办
为进一步提振七都旅游市场
搭建七都镇文旅景点
与重点客源城市客群沟通平台
本次活动邀请了苏州市区、吴江区
以及周边地区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
一同深入七都,走近核心
探访湖畔人文、美食、美景
在江村文化礼堂
七都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苗大伟进行了
七都文旅资源的全面推介
详细阐述了七都的特色景点和旅游产品
展示了七都文旅产业发展的决心和执行力
以及共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满满诚意
随后七都各景点、酒店、餐饮企业代表
一一进行了定点推介
将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娓娓道来
嘉宾们前往各个景区进行实地参观
切实感受七都这座湖滨小镇的锦绣万千
七都兼具吴风越韵的文化根基和“一级空气二类水”优美生态环境,拥有长达23公里的绝佳太湖岸线,是太湖明珠、鱼米之乡。中国·江村 、太湖湿地公园、南公堤、浦江源生态半岛、吴村烟市……这些景点串联起了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光带。
七都人对吃很有讲究,无论是沿湖而起的大饭店,还是街头巷尾的小农庄,把“鲜”字做到了极致。水产都是生态养殖,蔬菜就在农家后院种植,新鲜的食材才能做出鲜美的味道。
诚邀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到七都,穿过文化弄堂,走过古韵小桥,闻遍桂花清香,喝一杯熏豆茶,漫步小镇街头,品尝太湖美食。
1936年,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来到开弦弓村开展社会调查,写下了蜚声国际的《江村经济》,自此开弦弓村便以“江村”的学名为世人所熟知,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农村的窗口。江村文化园是对外展示江村文化、吴越文化、溇港文化、蚕桑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承载社会学调查、乡村研究的重要载体。江村1936·南园结合旅游和研学实践,再现了《江村经济》中的江村桥、水车等场景。
南公堤原为七都的一段太湖防护堤,后为缅怀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而更名,走在堤上便能欣赏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太湖湿地公园的水岸线以芦苇等挺水植物造景,形成错落有致的湖岸线景观,放眼望去,无垠的太湖碧波盈盈,让人心旷神怡。
吴村烟市毗邻太湖,项目总占地58亩,致力于打造集文化、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市井生活体验地,重现昔日“吴村烟市”的繁华盛景。江村CAMP坐落于太湖之滨,分南北两块区域,致力于打造坐拥一线湖景、以“咖啡+花园+新中式茶饮”为主题的精致网红打卡地。如家小镇乡野趣乐部以度假住宿体验为根本,深度结合餐饮、运动娱乐、手作体验、自驾露营、户外教育等内容,着力打造乡野间新奇有趣的落脚点和目的地。
七都的生态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生猛鲜活、膏肥肉甜。在七都,有“一百种”吃蟹的方式,洗净清蒸、取蟹粉拌饭、用花雕熟醉、制成秃黄油和鲃鱼炒制……每一种都能刺激味蕾,把鲜甜烙印在记忆最深处,让人久久回味。
太湖一号大虾又被称为“河中小青龙”,作为罗氏沼虾新品种,太湖一号大虾个大味美、肉质紧实、鲜嫩多汁。清水和蒜蓉是七都人常用的烹饪方式,冰醉虾、咸蛋黄焗虾则是时下流行的吃法,让它别有一番风味。
谈到太湖水产,不能不谈到著名的“太湖三白”,即白鱼、银鱼和白虾。以“太湖三白”为原料烹制的美味鱼肴,早已成为沿太湖各宾馆、饭店的“招牌菜”,人们游太湖,品“太湖三白”,已成为太湖旅游中的一桩赏心乐事。
在七都,冬天吃羊肉,已经成为一种季节性的仪式感。那土灶大锅炖煮的红烧羊肉,汤汁在“咕噜咕噜”冒泡,经过长时间的硬柴慢炖之后,浓郁的羊肉香气扑鼻而来,酥而不烂、入口丰腴甘润的红烧羊肉,有着独特的烟火味道。
七都独有的“夜潮泥”丰饶肥沃,加上太湖水的滋养,便孕育出拥有独特香味的香青菜。七都人都知道,经霜一打,香青菜才好吃,是冬季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家常菜,正所谓“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七都独特的湿润气候为大头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与别地自有不同风味。大头菜的做法很多,在七都流传最广的是做汤。另外,腌制后的大头菜具有色泽艳丽、口感鲜美、咸淡适宜等特点,是居家旅行的佐餐上乘之选。
在七都,品一口熏豆茶,饮下去滋味多多,回味无穷。熏豆茶里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是一般的茶水所不具有的。仿佛太湖的水、溇港的风、七都的情,都高度浓缩在了这一杯熏豆茶里。
贯穿春夏的麦芽塌饼,是费孝通热爱的乡土美食,佛耳草的清香在饼里翻转,蒸制后油煎的麦芽塌饼外焦里软,微甜的口感恰到好处。咬上一口,满嘴都是自然的清新气息。
有一种太湖风情
叫作“七都”
湖水荡漾的柔情
吃在七都的鲜美
......
旅游在七都
有无数个流连忘返的理由!
来源:江村旅游
编辑:姜明
美编:费铖翊
审核:吴慧 邓云枫
校对:杨敏
签发:陈娟 苗大伟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