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调解工作要有立场、要会沟通,更要懂得应对……我们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德’服人……”
11月8日下午,七都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综治)组织各村(社区)矛调中心业务负责人、专兼职调解员,开展矛盾调解综合能力培训。培训会上,贝良华结合案例,将自己从事20余年矛盾调解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技巧倾囊相授。
贝良华是七都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的一名退休干部,头发已然花白的他,仍在为打造“美美与共”的“善治七都”贡献力量。
贝良华是庙港人,年轻时曾任职于庙港农业部门。2004年,七都镇筹备成立司法所,贝良华于次年被任命为副所长。作为一个新设部门,当时的镇司法所人员不多、力量有限,贝良华便身兼数职,和领导同事们一起“白手起家”。
“我是学农出身的,之前也一直在跟农作物打交道,突然‘转行’到司法领域,总会有点不适应。但既然党和组织信任我,把这件事交给我,我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回忆起那段奋斗岁月,贝良华感慨良多。他说,那时候,他白天要处理所内各项事务、协助矛盾调解,晚上则挑灯夜战,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那时候倒也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日子过得很充实。”
入职司法所的第二年,贝良华开始接手派出所移交的“社区矫正”方面的工作。“社区矫正”工作量大、过程繁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贝良华在业余时间,利用计算机制作了一个“社区矫正”管理小程序。小程序的数据库内,所有矫正人员的情况信息一目了然,方便查找。
此外,贝良华还给小程序设置了一个“到时提醒”功能,方便掌握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进度。“比如有人员矫正期即将结束,它就会事先提醒我,及时为‘社区矫正’人员办理相关手续。”贝良华说,年轻时自己热衷于学习计算机技术,当时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爱好,没想到在之后的工作中派了大用场。
后来,“社区矫正”管理小程序因操作方便、精准高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得以在各乡镇司法所推广。
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性格,也让贝良华在矛盾调解这项工作上做出了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
“有矛盾要调解,找老贝,靠谱。”大家都喜欢叫贝良华“老贝”,一来是觉得亲切,二来也是对他调解工作的信任。
“大家都说贝所为人厚道,考虑周到,做调解工作很公正、不偏袒,还会给大家讲一些法律知识,一些难以调解的问题,他总会通过一些很巧妙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七都镇社会治理办公室副股职科员潘俊杰说道。
不久前,贝良华就巧用七都“借下处”(地方方言)的农村婚嫁习俗,缓和了七都某村老张(化名)、老李(化名)两户人家的纠纷。
老张与老李是多年邻居,两家因为门前的一条道路,多年来矛盾不断。眼看老张家孩子要结婚,老李就曾扬言,要在婚礼当天“好好热闹一下”。
眼看喜事将近,老张犯了愁,路的事不解决,到时老李真来闹事,该怎么办?老张找到了村委,村委把事情反映给派出所和镇矛调中心,最后贝良华和派出所分管领导接下了这个活儿。
“婚嫁是大事,关于道路的纠纷是小事,不能让小事坏了大事而演变成恶事。”贝良华说,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和派出所民警、镇村两级矛调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几轮调解,但道路纠纷一时无法解决,婚事在急,为缓和矛盾,想出了“借下处”的办法。
所谓“借下处”,就是借场地办事。以前七都农村婚嫁摆酒宴,主人家里地方不够,就找邻居借用场地,为了表达谢意,主人还会提前给邻居送去点礼品。
于是在操办婚礼前的几天,老张提着礼物找到了邻居老李,希望借用老李门前道路和场地。最后老李同意了这件事,婚礼也得以顺利举办,两家人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贝良华“乘胜追击”,不久前又把两户人家叫到一起,进行调解。调解会上,贝良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终于解开了两户人家的心结。两户人家重归于好。
今年,七都镇启动了社会治理“江村”实践行动,进一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走向深入。贝良华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他仍积极参与七都社会治理,不仅担任了镇矛盾调解中心的专职调解员,加入了“七娘舅工作室”,还创办个人品牌调解室——“老贝”调解工作室,活跃在矛盾调解的第一线。今年以来,贝良华已经参与化解了30余起矛盾纠纷。
此外,贝良华还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七都培养矛盾调解能手,组建专业化矛盾调解队伍。曹阳是七都镇矛调中心的一名“90后”专职调解员,也是贝良华的“传帮带”对象。
涉土涉建矛盾、婚姻家庭纠纷、邻里几代纠葛、小区业主物业纠纷……面对这些乡镇常见的矛盾纠纷,贝良华会结合以前解决过的典型案例,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拆解、细化,“以案释法、以案释理”,向曹阳传授调解策略。
“我是今年8月中旬入职镇矛调中心的,这几个月来,我一直跟着贝所学习,他出去参与调解都会把我带上。贝所很有耐心,很关注我的工作,他还推荐我去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排解矛盾双方的负面情绪。”曹阳说。
“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人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精细化的社会治理,这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员参与进来。”贝良华说,自己会将继续做好矛盾调解以及调解员培训相关工作,为推进七都社会治理现代化继续贡献力量。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融媒记者 沈卓琪
编辑:姜明
美编:费铖翊
审核:尤建华 邓云枫
校对:张靖阳
签发:陈娟 王法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