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箭”指千亿 安徽商业航天聚星成链向空图强

时事   2025-02-02 19:10   安徽  

随着科技创新的迅猛推进,安徽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星辰大海。当前,安徽正在围绕火箭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卫星有效载荷的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空天产业,推动商业航天聚星成链、向空图强。

在池州,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刚刚完成“智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反推火箭方案验证。

安徽星河动力公司 总工艺师 徐坤和

2025年首飞的这一款地面推力可以到350吨,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跟我们现在三甲系列的火箭的水平是相当的。

2020年落户,截至目前已完成商业发射任务14次,顺利将54颗商业卫星送入太空。企业“火箭速度”发展的背后是当地政策扶持发挥的关键“催化”作用。

池州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招商五局 局长 贺一楠

专业的机构为我们编制了商业航天的产业链图谱,围绕星河动力做商业航天产业的招商,目前我们已经成立的商业航天基金大约是4.7亿元,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向我们的商业航天这样的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池州市已签约落户商业航天项目4个,总投资111.2亿元,正在对接的商业航天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超过10家。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大、发展速度快,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安徽加快空天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构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牵引,覆盖基础设施建设、制造、服务、保障重点环节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工程院 院士 陈鲸

以需求为牵引、以创新为驱动、以应用为主导,应该说整个安徽省对商业航天发展,应该比其它区域条件还要更好一些,所以未来对全国也会有大的推动作用的。

积极抢占商业航天产业“新赛道”,合肥市打造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级、省级空天信息创新平台总数提升至15个。同时,集聚了一批高质量头部企业,全市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和机构现已超过140家。

合肥市空天信息专班办公室 负责人 吴迪

产业的源头是技术创新,目前合肥市设立商业航天类重点的企业,累计获得各项专利近500项,申报的专利约1000项,快速集聚了产业人才约6000余人,成为产业发展的原始动能。

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安庆从发展全局考量,以卫星元器件、无人机整机及配件等航空航天配件制造优势,逐梦“空天”。前不久,5个商业航天项目集中开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百亿元。

安庆经开区投资促进二局 副局长 耿启

重点引进整箭、整星等产业链链主项目,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引活动,发挥产业链集聚效应,围绕“创一流 进十强 过千亿”的目标任务,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促进大提升。

在蚌埠,禹会商业航天产业园主体已建设完成;一支新设立的总规模10亿元的专项基金也将全部投向商业航天产业。从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到人才培养,蚌埠市建立全周期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力争3到5年内,将商业航天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10到15年打造成支柱产业。

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蚌埠基地 负责人 张成聪

空天产业是蚌埠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营商环境也很好,帮我们代建了厂房,相当于我们就直接拎包入驻了,大大缩短了我们建造和投产的周期,正式投产以后,达到年产30发火箭的贮箱产品。

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 部长 纪赫彬

这几年的空天产业已形成集聚化发展的态势,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我们已在一期完成了7000余万元的投资,计划在二期追加2亿元,继续专注于高超声速领域。

商业航天是人类征途的星辰大海,更是产业发展的深邃蓝海。安徽省公布的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力争空天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030年累计量产100发商业火箭及发动机、100颗商业卫星、100架通用飞机。

安徽新闻联播
发布本土新鲜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