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我市召开舟山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动员大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动员部署会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启动大会精神,提出要突出“一岛一功能”,围绕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粮食、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加工基地、海事服务基地和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交易中心,全面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全力以赴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于2015年4月获批建设,是全国首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经过近10年建设,基地已经形成了功能完备的配套基础和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领先的4座万吨级远洋渔业专用码头和总库容量超55万吨的冷库设施集群。2023年,基地惠群码头远洋水产品进关量达69.51万吨,远洋水产品港口资源集聚度全国第一,是舟山“一条鱼”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渔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海上门户,基地将致力于建设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构建高端动物蛋白全产业链主要平台,打造大宗农产品加工储运基地重要板块。
远洋渔业现代化带动
大宗农产品资源集聚
《新时期舟山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远洋船队规模达700艘,远洋水产品进关量达80万吨。对标行动计划,作为全市远洋渔业经济核心区域的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聚焦重点,逐一完成指标。
日前,在舟山和泰船厂内,由市远洋渔业集团新建的一艘冷藏运输船正在加快建设中。该冷藏运输船总长146.2米、载重1.05万吨,冷藏舱舱容1.3万立方米,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相较以往建造船舶,其适应性更强,运输经济性更高,具有低能耗、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诸多优点。市远洋渔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船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远洋渔业配套体系,畅通连接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作业渔场海上运输通道。
拥有一支现代化远洋渔业船队,是实现远洋渔业资源集聚的条件之一。通过船队整合、更新改造、招商引入等方式,基地不断扩大远洋渔业捕捞规模。至2024年6月,全市远洋渔业船队规模达到688艘,较2016年新增274艘。目前,全市远洋渔业船只规模和捕捞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25%以上,其中鱿鱼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在远洋渔业船队高质量发展推动下,2016—2023年,全市远洋渔业经济产出保持年均增长21%,其中,2020年实现322亿元,达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23年实现443亿元,较2016年增加313亿元。这份亮丽的答卷,为我市渔农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日,一座崭新的2000吨级码头呈现在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海岸边,该码头是基地远洋渔业产业链供应链中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缓解基地码头因物资补给出现的船舶滞港现象,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资运输需求。
依托深水良港和对外开放门户的综合优势,基地近年来加快远洋渔业现代化专业母港和西码头中心渔港扩建工程,先后建立了基地母港码头装卸、鱼货分级、综合补给和“一关三检”联动服务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多样、配套完善的远洋渔业专用口岸,进一步提升了惠群码头进关、装卸、理货港口服务能力。
随着今年初远洋渔业综合服务中心在基地核心区域开放,渔业、海关、边检、公安出入境进驻提供“零距离”“一站式”专业服务,企业需求得到精准解决。基地还设立南美(秘鲁)境外基地和海上流动基地,构建远洋渔船海陆联动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今年8月,中心的移民事务服务站签发全国首张远洋渔船外籍船员临时入境许可,有效解决外籍船员只能境外换班等堵点难点,舟山作为全国最大的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入境换班口岸城市。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质的港口条件和后勤服务,吸引了中水远洋、上海开创、上海金优、山东中鲁等国内上市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和舟山本地企业在基地口岸靠泊卸货补给,进一步扩大舟山基地的回运量,形成资源有效集聚。8年来,基地进关自捕鱼逐年上升,累计达410万吨。
企业集聚
带动“一条鱼”全产业链加速发展
围绕远洋渔业“一条鱼”全产业链,基地以招商引资、“腾笼换鸟”等方式,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精深加工、交易贸易、冷链物流等企业。
大洋世家(浙江)股份公司投资12亿元在基地建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基地——优品园,建有金枪鱼鱼柳罐头、超低温金枪鱼刺身、综合食品加工和生物制品4个加工厂,配备全自动无人物流冷库、零下55摄氏度超低温冷库以及配套码头。优品园已于去年投产,全面达产后将形成金枪鱼等水产品年加工量15万吨以上的规模。
2023年,国内唯一拥有最高价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捕捞配额的中水集团与基地“联姻”,中水金枪鱼研发加工中心项目在基地开工,相关建设已进入尾声,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将引领基地海洋健康食品加工行业高端化、智能化,为舟山加快金枪鱼产业链深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下半年,平太荣未来海洋产业园区项目完成土地摘牌即将落户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未来这里将诞生一个融合金枪鱼生制品、冷链制造物流、海洋大健康产业智造等产业于一体的园区,进一步拓展基地远洋渔业集聚效应,形成“捕捞运回+加工利用+深度开发”衔接配套的金枪鱼全产业链。
紧盯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近年来基地引进了国家、省级龙头企业在内的浙江大菱食品、中农发明珠园、浙江兴业集团、浙江巨戎、上海宇培等80余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远洋渔业关联企业。基地产业集群高度集聚,核心区已集聚产业链关联企业200余家,带动全市远洋渔业经济总产出443亿元,集聚冷链集群库容超55万吨,成为全省冷库密度和现代化程度最高区域。
远洋渔业作为“海上粮仓”,是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实践,远洋捕捞渔获作为水产加工贸易的重要原料,也是人类蛋白所需的重要补充。基地通过全程冷链物流保持了原料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带动了产业中下游加工贸易端的持续向好。今年前三季度,基地远洋水产品加工产值65.21亿元,同比增长15.38%,交易贸易额148.28亿元,同比增长31.26%,其中带动金枪鱼出口同比增长285%。
发挥集群效应,带动产业创新。基地推进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基地入驻企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撑。牵头组建“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产业联盟”,引导基地产业联盟企业协同发展,强化远洋渔业上下游产业互动联结。引导园区企业“小升规”工作,累计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实施远洋渔业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共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学研合作项目40余项,获得各类知识产权32余项。
线上平台助推
大宗农产品加工储运基地创新
走入基地内的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农中心”),大屏幕显示着全球各地鱿鱼、金枪鱼等远洋渔业资源的捕捞点,一个数据折线图,显示了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的波动。这块大屏幕内显示的内容,便是由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建设发展集团开发的“远洋云+”供应链服务平台。
基于资源集聚产业集群优势以及鲜明的产业协同性和国际性特点,浙农中心常态化发布中国鱿鱼指数,自主研发上线“远洋云+”系统,关联全市远洋渔业企业并覆盖全市90%以上远洋渔船,正加快推进以“远洋云+”供应链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浙江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逐步形成立足舟山(浙江)、辐射内陆(长三角)、服务全国、享誉国际的大宗农产品加工储运基地。
近日,在浙农中心首次举办的“远洋云+”服务平台——大洋世家专场中,捕捞自西南大西洋海域的112吨阿根廷鱿鱼竞价交易取得圆满成功。市内外十余家贸易、加工企业报名参加,近百名产业客户通过直播间围观了竞买交易的全过程。经过21轮激烈角逐,最终竞买标的以38250元/吨的价格成交,总成交额428.4万元,溢价率6.25%。
“这个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已形成集在线贸易、数字仓储、金融配套、产业信息等功能于一体,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传统产业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现已完成鱿鱼、金枪鱼、秋刀鱼等远洋产品上线,已累计吸引产业客户1022户,遍布全国25个城市,线上贸易量206.4万吨,贸易额227.6亿元,在线结算资金446亿元。其中鱿鱼贸易量占全省的80%、全国的56%;金枪鱼贸易量占全国的41%,全省远洋渔业覆盖率96.9%。
未来,基地将持续推进远洋渔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完善农产品(水产品)贸易体系,提高大宗农产品配置能力,同时不断探索农产品期现联动发展,继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远洋鱿鱼指数”和“浙江金枪鱼指数”,为浙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农产品现代供应链体系提供“舟山解决方案”。
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