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桐庐丨这位大师画笔下的桐庐风景,如此生动有趣!

政务   2024-10-03 21:42   浙江  

国庆长假

我县各大景区开启“人从众”模式

游客们纷纷用手机、相机

记录下桐庐秀美的山水风光

而在30多年前

桐庐籍美术大师叶浅予
就用画笔
记录下了家乡景区的一幕幕场景
既传神又诙谐
一起来看看

《桐君山上有座桐君祠》

·
·

👆点击图片查看实景

以桐为姓以庐名,

世世代代是隐君。

夺得一江风月处,

至今不许别人分。

明朝诗人孙纲此诗称赞的便是对桐庐人文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传说人物——桐君。

桐君,上古黄帝时人。在富春江、分水江交汇处的东山梧桐树下结庐栖身,采药炼丹、悬壶济世。人问其名,则笑而不答,指桐以示。于是人们尊称其为桐君,山名桐君山。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建县时,县名桐庐。桐君一生采药品性,深究医理,“知医方药饵”。他的医药实践成果,后人汇编成《桐君采药录》,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之一,被《隋书》《旧唐书》列为典籍。后人将桐君在医药上的成就,概括为:“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以为君、臣、佐、使。”桐君总结、首创的按中药性味,定上、中、下三品药物和分君、臣、佐、使进行药物配伍的格律(今称主、辅、佐、引药),一直沿用至今。桐君以其对华夏医药的贡献,被尊为“中药鼻祖”。

叶浅予将桐君作为百幅人物画谱的开篇之人,理所当然。由于是历史名人,作品以祠写人,以像绘祠。画面上一棵梧桐树下手持药葫芦的塑像即桐君老人,像前香炉旁三名老太在虔诚地烧香敬拜。题款曰:“桐君山有座桐君祠,老太婆见菩萨就烧香。”后一句尽管有调侃的成分,但桐庐百姓对桐君老人的崇敬之情是发自内心的。自古建祠祭祀桐君老人便是明证。


《钓台严子陵祠》


·

·

👆点击图片查看实景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一文中盛赞东汉高士严子陵的名句。因为严子陵,桐庐境内留存了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为一体的名胜古迹——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史载“会稽余姚人”,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名光,一名遵,字子陵。因为他在桐庐富春山隐居十余载,名迹与桐庐山川已融为一体,流芳千古,可以说他是一位古代的新桐庐人。

此画题为《钓台严子陵祠》,同样以祠写人。画面中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的塑像,就是严子陵。围绕着塑像还画着东台和西台及双清亭、严子陵钓台牌坊、严先生祠堂、客星亭及一叶扁舟。可以说,严子陵钓台的主要元素,都已经集中在这幅小小的画面之中。画上还题诗一首:“汉时明月迎客星,笠翁扁舟钓游鳞。高风亮节照今古,水光山色怡我情。”

严子陵钓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叶浅予上述题画诗已立碑竖立于严子陵钓台牌坊后侧。


《瑶琳仙境》

·

·

👆点击图片查看实景

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我县瑶琳镇境内。从1979年开发以来,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叶浅予曾多次游览瑶琳仙境,并夸赞它:“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画面反映的是游客们游览瑶琳仙境的场景,一名导游手持电筒正在解说。电筒光照射处,正是迷人的喀斯特洞穴典型景致。而远处还有游客在洞内摄影点拍照留念。

叶老还为此图另配一首长诗:

虎踞龙盘侍玉女,鱼跃龟伏拜襄王。

支柱擎天肝胆惊,飞瀑泻地气势壮。

滴乳生笋绣地衣,结彩悬灯织天裳。

丛篁怒发节节闪,列钟敲击声声响。

如攀险峰仰高山,似走峭壁临深潭。

井底乾坤思桃源,洞中日月遗尘寰。

造化亿年显神奇,抖擞半日悟沧桑。

善卷七星早问世,瑶琳仙境后居上。

此诗写尽瑶琳仙境巧夺天工的神奇美景,与此画可谓相得益彰。

《富春如此多娇 引画家竞折腰》

·

👆点击图片查看实景


天下有水亦有山,

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

千峰倒影落其间。

唐朝诗人吴融的《富春》极言富春江山水之美。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画家喜欢吟咏描绘富春山水。《富春如此多娇,引画家竞折腰》,表现的就是此主题。

叶浅予在《〈富春山居新图〉后记——献给故乡》一文中写道:

一九七七年我完成《富春山居新图》第二稿时,曾写后记一篇:

富春山水之胜,自唐以来诗人吟咏颇多,元黄公望子久有《富春山居图》传世。我出生是地,一九七六年大病后,乘红叶满江之际,返故乡探亲,成山居新图第一稿。今年初复游富春,自六和塔溯江而上,船行水光山色间,访桐庐、七里泷、梅城、白沙诸点,并深入芦茨、茆坪山区,探寻画卷素材,完成第二稿……(《叶浅予散文》,花城出版社,1998年,第27页)

叶浅予先生笔下为富春山水折腰的画家,既指不远千里而来的各地画家,自然也有他自己的影子在里头。

关于“富春”一词,晚年寓居桐庐十年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诗人王伯敏先生( 1924-2013)也有诗云:“富春好景在桐庐。”他盛赞桐庐是个“诗人忘返画家忙”的地方。


赶渡船

·

👆点击图片查看实景

此画围绕一个“赶”字来造型,携带货物的不同赶渡人共同的状态都是在奔跑,但巧妙之处在于携带货物的方式各不相同,有挑,挎,扛,背,抱。如此看来,叶老的人物画谱并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

另外,画面上打头的这位,脑袋却完全向后,表明他是在催促同伴快快跟上,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两人一个挤上渡船,一个落在渡口的尴尬,这样的事情过去是经常发生的。叶老在此用了典型的漫画笔法,他在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老笔忆童年”中为“小店王”一节所配漫画插图,便使用此画法,二者富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由于富春江一桥、二桥以及其他桥梁相继建成,桐庐境内渡船已不见了踪影。



《山居怀汤老》

·

👆点击图片查看实景

此图名为画人,画面上却满是建筑,有桐君山、钓台严光祠、江山一览阁、富春画苑等,一位瘦弱的老者在画面一角,正对着古建筑老构件沉思。画上人物虽小,谋划的却是修复古迹的大事。

叶老《故乡近事·关于富春画苑》一文提到汤方正:

“这是桐庐县政府为我修建的一座画室,供我回乡时居住和作画,地点在风景点桐君山的阳坡,设计者是老建筑诸暨人汤方正。汤老按照我的意图,采用本地老式民居的格局,中间三开间敞厅,两翼两厢,一楼一底。汤老为了节约,尽量收集四乡旧居拆下的梁柱、门窗、牛腿、斗拱等构件,可以说是利用新旧建筑材料,拼凑起来建成的。有人看了说,花钱盖了座旧房,真怪!建成之后,我为此屋题写了“富春画苑”四字匾额,又写了一篇《富春画苑记》,汤老请人刻了石碑,嵌在墙壁里,让游山者领略一下山居环境之美。”

叶老对汤老充满敬佩与感激之情,两人成为至交,多有书信往来。此作品既反映了叶老对保护修复古迹古建筑能人的称赞,又体现叶老真诚待人的优良品行。


《农民新居》

·

·

👆点击图片查看实景

一棵古树,树下是屋舍及院落,围墙外是挑担的农民夫妻和大小耕牛——告诉我们这是“农民新居”。

叶老为此画配有一诗,名为《麦田坞即景》:

西间厨房中间厅,夫妻新居费经营。

东间楼上作晒台,雕花栏杆款式新。

水泥铺地洋瓦顶,梁柱结构玻璃门。

火桶沙发配成套,半土半洋最称心。

诗中写到火桶,叶老在写于1986年的《养鸡户与新愚公》一文提到火桶时,曾写道:“去年我在桐君山下参观一家农户的新居,写了一首诗,曾提到这火桶。”接着叶老引用了此诗的后四句。说明此画此诗作于1985年。

麦田坞是桐君山脚一个自然村,叶老从1985年回家乡住在富春画苑时,经常步行去村里走走。

这一画一诗,是叶老对家乡农村新变化、农民新生活的由衷赞美。

【征稿启事】


如果您也有“人文桐庐”的内容分享给其他人,欢迎投稿至4094184@qq.com,每篇字数不超过2000字,录用有稿酬。


资料/叶浅予艺术馆

编辑/李雯

一审/周雯

二审/方元

终审/程大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桐庐发布
在这里,徜徉《与朱元思书》中的奇山异水;在这里,感受范仲淹笔下的潇洒桐庐;在这里,品味《富春山居图》里的中国画城;在这里,邂逅中国最美县。这里是桐庐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没有围墙,只有暖阳。你我同路,共话桐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