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地做出贡献。一些不良心理行为问题,如精神不振、失眠、适应障碍和儿童少年期行为问题等,一直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心理问题的诱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诱因: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理问题的历史可能增加个体患病的风险,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2.生物学因素:大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如神经递质、激素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3.生活事件:创伤性事件、失业、丧失亲人、离婚等生活压力可能触发或加重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4.童年经历:童年时期的虐待、忽视、家庭冲突等不良经历可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等。
5.社会环境:贫困、歧视、社会压力等社会因素可能增加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6.个体特质:个体的性格特点、应对能力、社交技能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心理问题的发生,如人际关系困难、社交焦虑等。
7.药物或物质滥用:长期滥用药物、酒精或其他物质可能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药物成瘾、精神分裂症等。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抑郁症患者,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痛苦。有关专家指出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可以分为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两种情况。
一、非心理原因:
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可以治病,也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引起忧郁症。服用治疗高血压、心律不齐和其它类固醇药物。
2)甲状腺问题。甲状腺不正常是引起忧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前综合症。许多妇女都有经前综合症,但其中只有5%患严重忧郁症影响日常生活。主要症状有:强烈饥饿感、哭泣、行为异常。
4)缺乏运动。研究表明,缺乏运动会导致忧郁症。
二、心理原因:
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寿命、健康和疾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人们烦恼、幸福、悲痛、舒畅、焦虑等,这一切维持或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情绪都与社会紧密相连。生活中凡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都会引起抑郁症的心理因素。
焦虑症是精神上的疾病,焦虑症的表现具有持久性的焦虑,紧张不安和内神经紊乱脑功能失调等诸多症状,焦虑症的表现还常常会引起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上的不适感。焦虑症常发病于中青年,男女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过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压力也随之而来,导致的是焦虑症患者数量的上升,为了降低焦虑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了解焦虑症的表现是很重要的。
焦虑症的表现持续在6个月以上,症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一、身体紧张
这个指的是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他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有的时候会坐立不安,来回徘回,总觉得是要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不能安心,但是自己又说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
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等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
三、对未来无名的担心
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始终是不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以至于导致很疲劳。但是还是控制不住的担心焦虑。至于是为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
四、过分机警
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像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不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习惯,这导致的是引起身体上的各种不适,家庭生活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1.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
2. 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3. 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4. 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5. 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6. 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7. 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科学引导。
8. 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9. 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10. 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来源|网络
声明|“成都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从公益出发,基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