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春联·庆佳节——芦山县2025春联展

时事   2025-01-27 18:19   四川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故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相传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12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1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早240年。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盛行。宋代诗人王安石作《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桃符就是春联。宋朝,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朝,桃符才改称“春联”。明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观赏春联,还亲自题写春联。经明太祖提倡,此后春联便广为流传。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购买春联,有雅兴者更是亲自挥毫撰联,将庭院门户装点一新,寄托新年好运、阖家和美。

    春联,民间也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特点是工整、对仗、简洁、精巧。一副春联,有横批和上联下联。横批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批,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通常,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上声、去声或入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字。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顺序为从右至左。今天,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批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合规了。

    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雅俗共赏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芦山县政协书画院、芦山县书画家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和践行艺术的“二为”方向,每年(农历)岁末年初持续开展(参与)“迎新春·走基层·写春联”“万福迎春”“三下乡”等惠民活动,把艺术的温暖送到基层,为群众送上新春的祝福,营造了浓厚的书香年味,为佳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本次“话春联·庆佳节——芦山县2025春联展”作品均来自于艺术家们在2025年“迎新春·走基层·写春联”“万福迎春”“三下乡”惠民活动中书写的部分春联。










春联作品




王辉



万承均    



李小霖



张家秋


王成忠    


王平


马文奎


何培祥


蒋玮


汪成文


彭世聪


唐国富


杨国祥




杨健



季子鉴


刘林杰


王华



夏正新


张斌


杨明慧


陶忠


李志刚



孙家全


编辑:钟传雪

审查:曾丽

监制:任孝兵

来源:芦山书画

魅力芦山
芦山本地最具权威的媒体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