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代序、岁月静好。过去的一年,芦山教育以“一县一城示范统揽、两极三园联轴融圈、全域多点协同发展”为总牵引,坚持一个目标引领,守牢两条底线,抓实五项工作的工作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踔厉奋发、凝心聚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刻,让我们一同盘点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深入探寻芦山教育的奋进轨迹,感受每一份拼搏与坚守,领略每一项改革与突破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智慧与民生情怀。
项目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
一线工人各司其职,在不同的作业面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焊接声、捶打声此起彼伏,这是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的姜城小学项目现场。项目预计2025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可以满足县城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为师生营造温暖舒适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实现群众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愿望。
我县共有在校生和在园幼儿1.24万人,约占全县人口12.56%,可以说,教育工作与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事业、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先后谋划储备9个教育中长期国债项目,启动建设6个教育项目,投入62.68万元对全县幼儿园防冲撞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投入79.4万元建成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智能化管理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心理健康室建设,投资16万元新改扩建双石镇中心小学校和蓝光芦山县第三初级中学2所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项目,兑现了“一切利益为教育让路”的承诺,全县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
教育改革是2024年芦山教育的另一大亮点。芦山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坚持把教师培养作为教育强基的根本,推进城乡教师互派轮岗,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干部+名师名校长”常态化培养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投入近100万元实施“三个一批”人才培养项目和名师工作室建设。落实专项资金500余万元,组织校(园)长、后备干部、骨干教师赴北京、重庆、上海等教育先进地区交流学习900余人次,补充优质教师125名,8名教师成功入选雅安市教育专家数据库,成功培养全省首届“四有”好老师1名、全省最美教师1名、全市第五届首席教师1名,全市骨干校长2名、全市骨干教师9名。全年开展各类教研活动40余次,教师集中培训覆盖1100余人,教师各类竞赛获省市级奖300余项,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搭建跨区域交流和名师、名校长工作坊等培养平台,开展集中培训和线上国省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这些举措,芦山教育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狠抓质量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芦山教育坚持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内涵发展之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弘扬劳动精神,推动芦山中学建成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芦山县第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被评为全市示范性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成功通过省级评估,小学成绩稳步提升,中考平均成绩超过全市录取分数线5.2分,同比提高16.4分,高考一次性本科上线达到191人,重本上线3人,教学成绩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
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4.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100%。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
教育惠民: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惠民是2024年芦山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全年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减免、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260余人次,资助金额达386.2万元;受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810份,放贷资金1044.55万元。同时,完成1766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55.62万元营养餐食材配送工作,保障215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了教育民生问题。今年春季,教育资助惠及学生3100余人次,发放资金192.4695万元,为57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725.18万元,完成1766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8.3万元营养餐食材配送工作,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庄严承诺。
2024年,芦山教育扎实的举措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更切实保障了教育公平,为全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展望未来,芦山教育将继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编辑:王梦洋
审查:曾丽
监制:任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