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帆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第一次看到这张意境悠远的照片,口中便暗念起宋代范仲淹的《苏幕遮· 怀旧》,词中勾勒出的清旷辽远的秋景图与照片呈现出的北惯镇那龙河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惊人吻合,尤其是“山映斜阳天接水”与照片是绝配。想不到984年前的一首宋词,竟然重新在阳东找到了注脚。
照片中两条河像两条龙一样在阳东大地上舞动,其实是那龙河到黄竹㙟附近被劈叉,形成两道水。河面宽的,流经北惯旧圩、北惯村,称北惯河;河面窄的,流经湾头山,称湾头山河。两水在汶尾㙟一带汇合后,又在中下游田野中迂回宛转、蛇曲龙行,奔向漠阳江,注入南海。
一水中分,双龙共舞。
一篢二笃三沟四惯。这一劈叉,孕育出清末民国阳江县四大圩场之一的北惯圩。据了解,北惯圩建于明朝中叶,圩场就在北惯河边。北惯圩是往来阳江、合山、那龙等地船只的必经之地。每月逢农历三、八日为圩期,购销畅旺。后因圩场常受水浸,1979年在湾头山建北惯新圩。
无龙船,不北惯!这一劈叉,孕育出北惯百年龙舟文化。一条龙船一段古,十里江湾百世情。在阳江一带,北惯龙船不只因船体又大又长著称,更因每条龙船有绰号、有故事,斗龙船斗出很多妙趣横生的典故,而深入人心。百年桨声,逆水竞渡;万人空巷,倾镇出动。北惯人民对龙舟运动的坚持与热爱,是融入血液中,刻在骨子里的。
许光耀摄
今日之北惯,不只商贸兴旺,还是阳东区的工业重镇。
今日之北惯龙船,不只上演速度与激情,还传递出团结友爱、拼搏向上、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龙舟竞渡精神。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