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六十四载
人 | 生 | 当 | 知 | 来 | 处
寻亲南京终梦圆
11月16日上午
江苏南京市
溧水区洪蓝街道
格外热闹
而在众多人的关注中
扎拉嘎木吉
激动之余还有些紧张
暌违家乡64载
他将再次见到久违的亲人
11月16日
距离内蒙古四子王旗
1600公里外的南京溧水
七十岁的杭巧云
一大早就布置好一切
站在村口翘首以盼
她在等待的
是自幼在内蒙古长大的弟弟
“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
而这次等待足足跨越了
六十四个寒暑
这次江苏之行
扎拉嘎木吉
总是睡一会醒一会
他依然不相信
寻亲的梦想就这样实现
直到见到姐姐杭巧云那一刻
扎拉嘎木吉才确定
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
就在这里
身着蒙古袍的扎拉嘎木吉
终于回家了
虽然他行动不便
但依然坚持着
从轮椅上站起来
向家的方向一步步走过去
每一步
都在缩短与家的距离
每一步
都在重塑与家的记忆
终于
暌违甲子的姐弟
拥抱在一起
泪光中闪烁着
无尽的喜悦与感慨
扎拉嘎木吉眼中闪烁着泪花
激动地说:
“姐姐,在这个年纪还能找到家,
见到亲人,我没有遗憾了。”
作为“国家的孩子”
扎拉嘎木吉的身世背后
是一段充满爱与温情的故事
11月14日
扎拉嘎木吉前往南京前
专程来到都贵玛老人家
看望自己的“嬷嬷”
都贵玛老人依然像对孩子说话般
叮嘱这位“小儿子”一路注意安全
临行时
她还为扎拉嘎木吉
准备了礼物
祝他一路平安
扎拉嘎木吉说
别的“国家的孩子”
都叫都贵玛叫额吉
只有他叫“嬷嬷”
“因为我的养父母和嬷嬷是邻居
嬷嬷是看着我长大的。”
扎拉嘎木吉回忆说
都贵玛对于每个孩子都非常上心
孩子们被牧民收养后
她都会了解孩子们的适应情况
当都贵玛发现
领养扎拉嘎木吉的
第一对牧民夫妇很严厉时
她便将小扎拉嘎木吉领回家
寻找更合适的收养家庭
“老额吉很心痛
认为国家的孩子
不应该被这样对待
坚持要求换一个家庭。”
第二任养父母
用爱抚养扎拉嘎木吉长大成人
帮助他成家立业
这期间都贵玛老人
依然放不下这个“小老幺”
扎拉嘎木吉也总会去探望老人
如今扎拉嘎木吉住得好
孩子们也过得好
全家都很幸福
只是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
“人生当知来处”的想法
越来越强烈
2024年10月25日,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来电通知扎拉嘎木吉,已确认配对成功。
当扎拉嘎木吉
把这一个喜讯告诉都贵玛“嬷嬷”时
都贵玛老人同样为之激动
都贵玛紧紧抓着扎拉嘎木吉的手
语重心长地说:
“快70岁了还能找到亲人不容易,
她们看到你在内蒙古生活的这么好,
肯定很欣慰。”
2008年
一次专为“国家的孩子”举办的寻亲活动
点燃了扎拉嘎木吉心中的希望之火
他和众多“国家的孩子”
一同前往上海、安徽、浙江、江苏等地
寻找亲人
遗憾的是
这次寻亲之旅
并未带来他渴望的结果
但转机很快出现了
近年来
得益于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团圆行动”
以及持续完善的DNA大数据库
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孩子”
在“国家力量”的帮助下寻亲成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是接收“国家的孩子”最多的盟市之一
2018年10月份
扎拉嘎木吉第一次
在锡林浩特市公安局采集血样
2024年4月中旬
再次采集血样
2024年10月
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发布消息
一名“国家的孩子”
可能与南京溧水有亲缘关系
当地的志愿者迅速展开走访
经过不懈努力发现
洪蓝街道塘西村
旧房甸自然村杭姓村民
或为扎拉嘎木吉的亲人
十月中旬经过再次信息比对
最终确定了杭巧云
与扎拉嘎木吉之间的亲属关系
血浓于水,白首重逢
当扎拉嘎木吉亲手给姐姐
戴上自己定做的手镯时
一场时隔64年
跨越1600公里的寻亲之旅
迎来了最美好的结局
在姐弟两人回忆过往时
姐姐杭巧云提到:
“当时家庭生活十分艰难
母亲无奈之下
带着年幼的弟弟
前往上海投奔姨妈
但途中弟弟走失。”
如今父母已经离世
寻找弟弟成为了
杭巧云一家人心中
未了的心愿
如今
杭巧云、扎拉嘎木吉
这对失散64年的姐弟
最终得到了命运的眷顾
再次重逢
想起父母对于弟弟的思念
杭巧云感慨地说:
“父亲去世30多年了
他找了一生的儿子回来了
终于可以瞑目了。”
再过几天
扎拉嘎木吉将带上姐姐
去看看他生活的内蒙古大草原
看看那个抚育他长大的
第二故乡
对于这次北行之旅
杭巧云更多是抱着感恩的心情:
“非常感谢都贵玛额吉,
她很伟大,把我弟弟当成亲生儿子抚养,
我们全家人都感谢她。”
国家的孩子
他们的故事背后
是爱的丰碑,民族的丰碑
儿时的他们
乘着隆隆驶过的列车,
在草原尽头
寻到了安稳与辽阔
如今的他们再次北上
在祖国北疆会看到更多的
大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