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12月2日
图/文 杜祯彬
亨泉原在东大街中军弄一带的泗洲寺旧址,置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井圈后移到耦园内,现已毁。宋时,泗洲寺中有四井:元、亨、利、贞,亨泉为此其一。亨泉的八角井圈均有题刻,但历代记载的文字多有出入,综合方志、拓片及老照片:一面刻铭“亨泉”;一面刻记,可辨“……城府城利娃乡……徐……”;两面刻款“开山惟一□,辟路景阳空。咸淳戊辰,住山明叟立。”;四面刻诗“浚井无穷利,良缘属泗洲。境清因刹胜,土厚得泉优。超拔幽魂去,刊题施姓留。共资功德水,法界永周流。”
明崇祯《吴县志》载:“泗洲教寺,在杉渎桥东南,本报恩寺子院。宋景定间,僧惟一感泗洲大圣梦,移置南城。头陀现相,指地开山,四围绕河,赐额泗洲禅寺。崇宁间,改教寺。”关于亨泉的原址,虽记载有多种说法,但都是在泗洲寺附近,如清道光《吴门表隐》曰:“杉渎桥南首”,杉渎桥即三多桥,1958年填河桥废;民国《红兰逸乘》曰:“船场巷口”, 船场巷即东善长巷。1929年,曾居于泗洲寺西北朱家园的陈去病,对亨泉拓片做了详实的考证,发表在《江苏革命博物馆月刊》。
亨泉井圈在民国年间就已移位保管,据1920年3月28日的《申报》:“胥门内三多桥南堍,原有古井一口,名曰亨泉,系宋朝咸淳戊辰年建筑之井。据云,为苏城第二古井即亨泉是也(共有元、亨、利、贞四泉)。其井圈石,系八角式,四围均镌有字。现下苏州巿公所为保存古物起见,特通知该处道养巿民公社,将该亨泉井圏送由市公所保存,另以学士街之□□井圈按置该井。惟元、利、贞三井,则一时无从查考矣。”
1955年,亨泉井圈被发现在苏州公园东南角草地上。此后,移置到耦园内的一口水井上。1991年,耦园大修时,工人不知井圈为古物,被建筑材料压碎。至此,存世七百余年的宋代井圈,化身成为建筑垃圾。耦园管理处只得从拆迁街区移来一口“义井”井圈代替,之后又换成现在看到的井圈。
悠哉游哉《苏州日报》栏目
*即点即阅*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