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疾控关注我哟
科普文章
导语
历史,是波澜壮阔的长幅画卷。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云南疾控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时代的浪潮中,拼搏奋进,砥砺前行。他们的成长,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祖国的进步,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即日起,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云岭正疾行 谱写新华章”专栏。以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聚焦云南省疾控事业的历史变迁,以及重点工作领域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讲述“云南疾控与祖国共成长”的感悟故事。
看云南省预防接种变迁
从计划免疫到免疫规划
预防接种历程
1950年-1977年:计划免疫前期
· 50年代初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普种牛痘苗、推广卡介苗。
· 1960年3月,云南省被WHO证实消灭了天花。
1978年-2000年:计划免疫时期
· 1985年,云南省按照国家要求,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纳入儿童基础免疫。
· 1988年、1990年、1995年,全省通过了原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审评,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3个85%的儿童免疫接种目标。
· 1993年,云南报告全国最后1例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2000年云南省与全国同步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2001年至今:免疫规划时期
· 2002年,云南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06年将流脑、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 2008年,云南省同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规划常规接种疫苗增至11种,预防12种传染病。
· 2016年,云南省与国家同步将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调整为“1IPV+3bOPV”;2019年,再次将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为“2IPV+2bOPV”。
· 2020年,全省范围内实施2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
经过多年免疫规划工作实施,云南省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云南省消灭天花历程
清光绪五年(1879)
云南府官医局内设医士引种牛痘,云南较早实施通过种痘预防天花。
1936年
云南省卫生实验处成立,负责供应牛痘苗,由少数私立或教会医院在春季时接种。
1950年以前,天花在云南省普遍流行;1950年以后,将天花列为烈性传染病,建立完整的疫情报告制度。
1952年
全省开始普种牛痘,每年约接种400万-750万人份,天花得到有效控制,最终实现消灭。
排队接种天花疫苗(痘苗)
1960年
中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发生在云南省的西盟县。
1980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全球宣布中国已于1960年消灭。
云南省维持无脊灰历程
1953年
全省各级相继组建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60年代起,云南省开始用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俗称糖丸疫苗,OPV)对适龄儿童实施预防接种。
1983年
全省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实施统一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策略。
1984年
各级卫生防疫站先后成立了计划免疫科,逐步完善计划免疫管理制度。
1989年
原国家卫生部制订下发《1989~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
1990年
在常规免疫工作基础上开始实施强化免疫、应急免疫的策略和措施,每年12月5日、次年1月5日,儿童OPV3剂次服苗率达到95%以上。
1991年
成立脊灰流行病学专报系统,按原国家卫生部要求对疑似脊灰进展报告。
1992年
1月云南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组建;4月成为国家网络实验室成员。
1994年
全面建立AFP监测系统,开展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
1997年
成立“云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云南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通过了WHO认证考核。
1998年
成立“云南省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准备工作组”“云南省证实消灭脊髓灰质炎准备工作办公室”。
2000年
与全国同步,通过WHO证实,成为无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并维持至今。
2000年以来,以乡镇为单位,脊灰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开展补充免疫超过1亿剂次。
云南省历年补充免疫情况
脊灰网络实验室连续20年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和WHO要求,现场通过WHO认证(2003年-)。
2007年
获批云南省脊髓灰质炎防制研究中心
2009年
2009年,孟连县监测到由缅甸输入的D11基因型野病毒,为中国大陆首次发现。
2013年
“云南省非脊灰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应用”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4年
获批云南省卫生计生委肠道病毒研究中心。
症候群监测、环境监测、边境监测、特殊儿童监测,四位一体共筑维持无脊灰新时期。(2010年-)
云南省消除麻疹历程
1951年
云南省开始实现系统的麻疹疫情报告。
1965年
云南省开始使用液体麻疹疫苗。
1982年
计划免疫工作在全省全面实施,如期实现了三个85%儿童免疫目标。
1986年
启用冻干麻疹疫苗,控制效果逐步显现。
1999年
云南省建立麻疹监测网络。
2004年
云南省开展麻疹病毒分离和分子生物学监测。
2006年
执行国家颁布的《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2008年
针对8月龄-14岁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活动,之后每年在重点地区或全省范围开展了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
2009年
开始以麻疹病例所在村或居委会8月龄-35岁人群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或应急查漏补种。
2012年
云南省在与缅甸接壤的边境一线监测到D9基因型野病毒,并在陇川县首次监测到由该基因型病毒引起的缅甸入境边民的爆发疫情。
2022年至今
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经过多年控制,2019年以后全省未发现本土基因型H1。
麻疹网络实验室连续13年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和WHO要求,现场通过国家认证。(2011年-2024年)。
2016年
“云南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4年以来
以个案为基础的高质量监测,高效运转的实验室网络,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多管齐下,推进消除麻疹工作。
云南省控制乙肝历程
1986年
云南省开始使用乙肝疫苗。
1992年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2003年
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MOH/GAVI)合作项目,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并对2002年以来出生儿童实施免费补种。
2009年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乙肝基因型及血清型调查分析,发现I基因型序列,为中国国内首次报道。
2009年-2011年
对1994-2001年出生15岁以下儿童实施乙肝疫苗免费补种。
2010年
GAVI项目结余资金实施工作,促进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母婴阻断。
2015年
下发云南省乙肝监测方案,规范病例报告。
2019年
云南省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2年以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乙肝疫苗3剂次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15岁以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1992年-2020年)
2006年至2023年,新发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
2006-2023年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情况
云南省疫苗生命线的建设
计划免疫前期,1950-1977年
全省基层卫生机构尚不健全,冷藏设备缺乏。
计划免疫时期,1983-1984年
原国家卫生部为云南省装备了两条疫苗冷链线。
1985年
云南省自筹经费装备了第三条疫苗冷链线,冷链运转覆盖全省。
2001年至今
免疫规划时期,配备了各级疫苗冷链运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等设备,实现了省-州-县三级疫苗冷库温度网络化在线实时监控。
2019-2022年
通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项目资金支持,先后补充更新了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和各类接种单位疫苗冷藏车、冷库、医用冰箱、冷藏箱、备用发电机组、温度监控仪,全面提升了各级疫苗冷链能力,保障了疫苗安全存储和运输。
2020年12月-2024年7月,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期间,全省累计运转新冠病毒疫苗1.27亿剂次。
省级每年平均运转各州(市)免疫规划疫苗约1500万剂次,年均完成安全配送16万公里。
2024年,全省共有冷藏车(疫苗运输车)382辆、冷库491座、冰箱12698台、冷藏箱3224个、发电机组2054台。
革新驱动发展
程信息化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起步阶段
(2005年-2011年)
2005年8月-2006年6月,作为国家试点省份开展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
2010年12月,国家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项目配置下发信息化设备。
2011年建设初期,接种单位信息化覆盖率为12.9%。
稳定运行阶段
(2012年-2019年)
2011年,原云南省卫生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省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及配置下发信息化设备。
2019年底,接种单位信息化覆盖率为52%,录入1100万个案。
提质增效阶段
(2019年-至今)
2020年3月,与国家药监局协同平台正式环境、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对接成功。
2020年8月,整合接种管理、冷链管理、疫苗追溯、在线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五大子系统;取消接种单位客户端软件(C/S),切换为在线接种系统(B/S)。
2020年,接种单位信息化覆盖率100%,已录入1300万儿童、3600万成人疫苗接种个案信息。
既往台账
2020年12月,云南省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系统紧急投入全人群接种信息记录工作。
智慧数字中心
2023年,推出“云南预防接种”小程序,实现了疫苗线上预约、接种证查验等多种服务功能。
截至2024年10月,系统累计录入全省5200余万人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免疫规划疫苗1.7亿剂次,新冠病毒疫苗1.2亿剂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荣获2023年深化医改典型案例
持续推进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
初期阶段
基础建设与启动
2005年,对辖区范围内预防接种单位和预防接种人员进行认证,要求所有接种单位,必须在保证和满足一类疫苗接种的工作基础上,才能开展二类疫苗的接种。
2010年,原云南省卫生厅印发《云南省预防接种单位评审考核方案(试行)》,对预防接种单位开展评审考核。
2013年,原云南省卫生厅制定《云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与接种完成情况考核方案(试行)》,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责及接种单位管理相关要求。
发展阶段
规范化与标准化
2015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理顺运行机制,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接种服务质量,做好预防接种宣传。
2015年,原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印发《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规范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设置与资质管理、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告知与宣传行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疫苗与冷链管理、监测与疫情处置等系列工作。
2016年,修订《云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与接种完成情况考核方案(试行)》。
深化阶段
服务优化与能力提升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颁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先后下发《加快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通知》《接种单位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要求》,推动云南省接种单位资源配置和规范建设,确保预防接种规范、安全和有效。
过去的预防接种门诊
2020年,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云南省接种单位设置与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2020年版)》,合理规划设置接种单位,减少疫苗冷链运输层级,逐步取消设在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医疗机构内不必要的接种单位,加快实现以乡镇卫生院、城区常规接种门诊集中接种为主的预防接种服务模式。
2024年,下发了《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接种单位等级评审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每2年组织专家进行接种单位等级评审及复评审,同时下发了《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云南省接种单位等级评审实施细则(2023年版)的通知》,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式,不断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2024年,全省共有常规接种门诊2021个,其中一级接种门诊596个,二级接种门诊1416个(70.06%),三级接种门诊9个。
现代化的预防接种门诊
END
供稿部门:免规所
撰稿人:唐婷婷 陈玉娟 余文
审稿人:赵智娴
美编:健促信息中心 张艺璇 张竞文
云南疾控期待你的关注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