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经常说“随便”,家长一定要小心,那可能是娃在“求救”

财富   2024-12-25 09:09   浙江  

最近收到一些家长的留言:孩子老说“随便”怎么办?

“这周末想去哪里玩?”
“随便。”
今天晚上想吃什么?
“随便。”
“想买什么颜色的鞋子?”
“随便。”

以上对话基本上就是这些家长跟孩子的沟通。

在此想提醒家长们:孩子经常说“随便”,可能是一种危险信号,一定要注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经常说随便呢?是他们真的没有想法?觉得问题不重要?敷衍回答问题?

或许都不是!

为什么孩子
经常说“随便”

为什么孩子总是说“随便”?这很有可能是在“求救”!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要求总是被否定

像这样的话我们一定耳熟能详:

“你这样不对,我跟你说,你要……”,“你这么做balabala……就可以了。”

从孩子的角度听完心里只有一个感觉:为什么我说的,我想做的,都是错的?

当孩子被拒绝一次、两次时,他或许还有勇气坚持做选择,但如果这样的否定和拒绝变成常态,孩子只会觉得“不管我选什么,最后都要听爸妈的,说了也是白说”,那何苦还要选?!

所以,有时候,“随便、都行”其实是孩子被拒绝无数次后,无奈做出的消极回应。


2.经常被包办,失去主见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大人跟你说的总归是有道理的。”

习惯控制的父母,越来越忽略孩子的感受,长此以往,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了,自然就“万事都随便”了。

要么成了巨婴,要么成了家长的附庸,孩子的灵性,就逐渐被磨灭了。

当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能减少孩子去犯一些错误,但是其实,有些错误,就是需要孩子去犯的。父母不要试图为孩子抵挡一切自己认为不该发生的事情。

《少年说》中的一位少年罗万豪,就遇到了这样的新生现象。

从小到大,罗万豪一直根据父母为他定制的大大小小目标前进,在父母的正确领导下,他觉得自己超越了身边很多人。

但到了高中,父母不再为他制定这些小目标大目标,习惯了父母规划的罗万豪,失去了父母的领航后,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处于迷茫状态。

从孩童时期就在父母的庇护下,不受伤害地成长起来,当孩子离开父母踏入校园,却发现自己缺少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一旦父母放手,他便觉得自己不行了,他向父母喊话:能再给我一次长远的目标吗?

3.父母给的问题太“大”了

孩子有一定的认知缺陷,比如父母问孩子今天想吃什么?孩子不一定能叫出他想吃的菜的名字。

对于这类的孩子,家长提问的时候,将问题改成选择题,也许会更好,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3种沟通方式,
帮你激发孩子自主性

1.别假民主,真否定

学会放手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要知道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陪着孩子,他终会长大,我们终会离开。

而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岁月里,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自己做选择”的能力,而不是一手包办。

对于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报什么兴趣班、周末的时间如何安排等,让他拥有绝对的选择权。

对于能力之外的事情,家长可以提前给孩子两个选项(选项都是经过筛选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

或者家长可以充当孩子的“顾问”,帮助孩子搜集信息,然后引导他分析利弊,做出判断。


2.多给孩子创造选择的机会

平时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或他关心的事。

锻炼他学会表达,甚至争论的能力,让他尝到自己做决定的快感,增强他的自信心。

长大了,就不会为了逃避冲突,一味退让。

3.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如果判断孩子确实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妨给孩子具体的答案,引导他做选择。

就拿吃饭来说,问孩子:“想吃什么?”不如问“芹菜和花菜选哪个?”

相比选什么,更重要的是,先让孩子有自己做选择的意识和能力。

写在最后:我们期待养育的是一个积极主动、有想法有创意的孩子,那就要在平时生活中尊重孩子自由的意志,把自主权还给他。

作者:木椰子。


森清读书会
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温度。森清读书会知你真、懂你心、每天分享热点好文/情感美文/国学智慧/教育观点等,愿与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