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赏析||大官盉

2024-11-05 10:53   陕西  





   大官盉  







高12.7厘米 宽15.8厘米 口径8.3厘米
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黄家沟出土


盉带盖,圆口,直领,肩稍平,鼓腹,圜底,三小蹄足,腹部有流,中间饰两周凸宽带纹,肩部左右两侧有两个小环钮。盖梢隆起上饰弦纹两道,盖上有一小环钮。流口为仰首兽头形,大张的口成为流管,可作注水用,兽圆耳,瞠目,卷鼻,流口两侧有獠牙。铭文有三处,流口兽颈下阴刻“大官四升”,颈的一侧刻“四斤”,流下腹部刻“樛大”。根据度量衡换算,秦代一升,相当于今天的200毫升,“四升”即800毫升;秦代一斤,相当于今天的253克,那么“四斤”即为1012克。流下腹部的铭文“樛大”则是该器物所属人的名字。此器足及腹部有烟炱痕迹,可知此器为生活实用器。
盉,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记载:“盉,调味也。”即是用于调和酒味浓淡的水器。王国维在《说盉》中阐述:“盉者,盖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说明盉是盛水以调节酒味浓淡的。其基本造型为圆腹,带盖,前有流,下设三足或四足。
器身上所刻“大官”字样,在其他出土文物中也多出现。如楚大官厨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西汉早期,铭文为:楚大官厨,有盖,并重十三斤十三两,一斗五升,八十二……大官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西汉,铭文为:大官,容十斗,丞封泥、太官丞印封泥、齐太官丞封泥等。
“大官”即太官,官职名,《通典·职官·光禄卿》记载:“太官署令丞,于周官为膳夫、庖人、饔人中士、下士,盖其任也。秦为太官令丞属少府,两汉因之,恒帝元熙元年,太官令得补两千石,魏亦属少府,晋属光禄勋。宋齐属侍中,梁门下省领太官,陈因之,后魏分太官为尚食、中尚食、知御膳,隶门下省,而太官掌百官之馔,属光禄卿,北齐因之,后周有典庖中士、内膳中士,隋如北齐、大唐因之,各一人。”《后汉书·百官志三》也记载:“太官令一人,(俸禄)六百石。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人。左丞主饮食。甘丞主膳具。汤官丞主酒。果丞主果。”
从文献资料记载可知,“大官”为食官名,自秦朝开始设置,属少府,汉代及以后各朝代也都沿袭,只是隶属、称谓、职能范围有所不同。“大官”主要负责皇帝膳食,兼掌重要朝臣之廪食及百官赏赐。此外,“大官”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是为祭祀提供祭品、器具。出土文物中的大官盉来自秦代,楚大官厨鼎、大官锺、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铜壶等器物来自汉代,印证了文献中大官之职“秦置汉因之”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秦代大官盉,造型规整,铭刻清晰,其铸造工艺充分展现了秦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器身铭文信息丰富,为我们深入了解“大官”这一沿袭千年的官职体系提供了生动史实。




下期赏析文物:错银龙纹带钩,敬请关注!




文稿:葛   夏
制作:史天闻
审核:王宣懿





咸阳博物院官微
咸阳博物院是以收藏、展示秦汉历史文物为主,国家一级博物馆,地处咸阳市中山街中段,全国第二批免费开放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