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
宝
赏
析
诏书铭文铜权
秦诏书铭文铜权呈半球形,顶部桥形钮,钮有孔可穿绳,平底内凹。权身外表均匀分布着14道竖向凸起的瓜棱,棱间阴刻有篆书铭文。
权,即我们今天称重的秤砣。此铜权外形保存基本完好,因其中5个相连的棱间表面因锈蚀而局部剥落,铭文已无法辨识。其余9个相连的棱间均契刻铭文,为字数不等、深浅不一的秦小篆,可辨识的计12 字,按顺序依次为:“廿六年、皇帝、天、下、大、立、日(“皆”的残字)、明、之”。
常见的秦权或秦诏版中,始皇二十六年诏书铭文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文字顺序和内容上完全可以看出,该权除有一些字被省略的现象外,与秦诏版文字内容及顺序完全相符,且书体风格与其他秦诏权铭文近同。所以,该权当为秦代的铜权,其铭文应为秦诏版,是对始皇帝二十六年诏书的缩写。
秦王朝统一以前,诸国度量衡差异较大,这给政令的实施和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便。于是,秦统一后制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并用法律规定了度量衡器误差的允许限度,用“秦诏版”的形式诏告天下。诏书是秦始皇首创的一种法律形式,即以皇帝的最高权威发布命令。他命令把自己亲自颁布的度量衡诏书铸刻在量器、衡器上,或者刻在铜版上,然后再嵌在量器、衡器上,作为使用凭证,发到全国各地, 让人们都知道这是国家的标准器具,达到家喻户晓。秦诏权使用地区极为广阔,1949年后分别在陕西、山东、山西、河北、江苏、辽宁、甘肃、吉林等地均有发现,这些权都刻有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充分说明了秦始皇在当时有效地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对刚刚建立的统一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有着积极的意义。
秦朝衡制采用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的五权法统一全国衡制。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廿四铢。秦制一斤(合今250克)为十六两,汉承秦制,度量衡得以延续下来,直至隋代,隋文帝再次统一全国的衡制标准,将每斤标准提高到重693克。而后唐至明清,衡制标准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1929年市制按照10进位的公制换算进行改制,确立了一斤(500克)为十两的新标准,从此结束两千多年的一斤十六两制,一直沿用至今。
这件铜权是秦统一后,向全国发行的标准衡器之一。此铜权实重215克,比公认的秦一斤250克略 轻,可能是因锈蚀剥落而使重量有所减轻,从诏书看此权当初应是秦一斤标准衡器。它不仅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见证,更是研究古代衡制的珍贵资料,尤其是对秦始皇诏书进行大量缩写的行文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是一件极其难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