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要做长三角的中心

财富   2024-10-28 12:32   安徽  



今年年初,江苏常州迈入万亿之城的行列,同时助力江苏省以5城上榜,力压广东4城,成为万亿城市第一大省。


最近,各地发布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常州再次拿出了亮眼的数据:前三季度全市GDP高达7557.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6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600.0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863.24亿元,增长5.3%。


其增速已经超越广州、杭州、无锡,在长三角城市带中,名列前茅。


如果说长三角地区是当下中国经济的领头羊,那么常州则是近年来长三角最大的一匹黑马。


常州到底靠什么取胜?不久前,正解局再次来到常州调研走访,这是我们今年第三次来常州调研。


苟日新、日日新,每次来到常州,正解局都被常州所呈现的创新精神所打动。



第一次,我们发现常州用宜居、宜商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用10多年的时间,来深耕产业布局,产业定力,非同一般。(参见《常州,凭什么?》)


第二次,我们发现常州在新能源、光伏产业之后,又发力生物合成等未来产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相融合的模式,正在持续发热。(参见《万亿之城再出发:常州,为何瞄准了合成生物?》)


而这一次,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常州。


“要想富,先修路”,尽管这是一句老话,但放在今天看,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增强。


本次调研,正解局注意到,常州不仅仅是经济增速领跑苏南,交通便利程度也是如此。


从地理位置上看,常州是真正的长三角中心城市,而在这个中心之中,常州的路网可谓四通八达,沪宁城铁、沪宁沿江高铁、京沪高铁和沪宁、宁杭、扬溧、沿江、锡宜、西绕城高速等覆盖全境。


公路总里程达841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92.4公里,其密度位居全省第一。


常州市千线铁路规划图


水网也是连江通海,有京杭大运河贯穿东西。


最让正解局难忘的,是常州的机场。


不同于很多城市的机场建在距离核心城区非常远的郊区,可能开车到市区都要一两个小时。


常州的机场距离市中心打车也只要20多分钟,非常便利。而且常州国际机场还实现一类口岸开放,直航40余个国内大中城市,并开通澳门、泰国、越南、老挝等国际和地区航线。


常州机场停机坪 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据介绍,常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公铁水空管”运输方式齐全的地级市,机场、高铁、高速、水运能够在15分钟左右快速完成转换的城市。


可以说,今天的常州,就是长三角的交通中轴。



“天地交而万物通”,近代中国的产业现代化,就是从交通开始。


尽管我们都知道交通的重要性,但怎么布局,怎么搞好城市交通建设,却又是一门大学问。


常州打造长三角综合枢纽的方法论,和产业布局的特点,非常相似,主打一个“先手”。


十几年前,新能源还没有火的时候,常州就积极布局相关产业,以至于近几年一跃成为“新能源之都”。


常州新能源产业布局示意图


常州的交通规划,也是如此。


要知道,常州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城市面积相对较小、发展空间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常州的发展,但常州也发现,自己正居于长三角的中心位置,身处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交汇处。

常州身处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交汇处


怎么利用好这个区位优势呢?


早在2021年,常州就明确了“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同年,自北向南串联沪陕高速和江宜高速的常泰高速公路开工。


这条公路对于常州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要想高速通车,就要完成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如此,才能打通苏南苏北苏中的天堑障碍。


而一旦打通常泰长江大桥,就能实现常州到周边市县0.5小时的交通圈,同时1小时即可通达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


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预计2025年5月开通(摄影/陆建华)


尽管常州面积小,但一旦自身打造成交通中轴,就能承担起更大区域的枢纽功能。


站位决定高度,格局决定成果。


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抱团”融合的大战略下,常州突破了地级市思维,以“跳出常州看常州”的思路,不断强化自己的“比较优势”。


常泰大桥的建设,使得常泰高速、铁路项目顺利推进,不仅串联起了长江南北两大高速公路体系和南北沿江高速铁路体系,更是在江苏中轴的节点上,把常州引入全省乃至全国高速、高铁体系。


此外,正解局还注意到,常州南沿江城际铁路、苏锡常南部高速、溧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也即将竣工。


在2025年沿江地区铁路规划近期建设项目表中,9条铁路中有3条直接与常州相关。


常州市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图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讲,常州的思路是要传递好上海、南京、杭州都市圈的能量,通过交通的途径,主动去推动长三角的一体化,打通长三角三大都市圈的交通堵点,把常州打造成按照一个枢纽来打造。


叠加常州的奔牛国际机场、长江常州港,已经发达的内河水运航道网,常州的交通格局优势尽显。


集装箱船正在装货


便利的交通,使得常州在长三角地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物流中心地位得以凸显,也正因如此,常州聚集了京东、菜鸟等一批全国物流头部企业,推动了常州的现代供应链升级。


城市的主动脉打通了,也要更好地沟通常州的城乡内部“毛细血管”。


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交通中轴带来的实惠,常州交通部门也在努力完善城市轨道建设。


据了解,常州交通部门在“十四五”的投资规模大概是“十三五”的2.5倍左右。


这2.5倍不光是资金保障,更多是工作量的翻倍。


目前,常州的城市公路网分布密集度全省第二,未来五年,常州要完成的目标,就是打造长三角交通中轴,成为贯通苏北、苏中,沟通皖南、浙北的中心城市。



一个城市的发展,关键之处往往就那么几步。


正解局注意到,在刚刚发布的三季度报上,常州在1-9月实现了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连续18个月保持苏南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2%,其中机械行业增长12.6%,也都是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此外,新能源制造业领域增长19.9%,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高达130.7%。


比亚迪常州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产业的布局,让常州成为万亿之城的黑马,交通的链接,则是常州赢在未来的先手。


今年1-9月,常州的文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全市12家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增长76.5%,纳入重点监测的38家旅游饭店营业收入增长40.3%,常州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99.6%。


可以说文旅市场的爆发,就离不开常州交通中轴的长远的规划。


此外,也正是因为常州便利的交通,常州汇聚了大量的中枢企业。


目前,在国家工业门类41个大类中,常州拥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几乎可以说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工业体系。


在这个基础上,常州还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常州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全国同类城市领先;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75家,数量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企业所在,就是人才所在。


今年,常州建成人才公寓11.77万套,全年吸引人才超12万人,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正解局在与企业几位90后、00后年轻人交谈后了解到,他们的同龄层中,有不少人是从北京、上海来到常州工作的,因为“这里有很多好企业”,同时“没那么卷”。


万亿之城的发展密码究竟是什么?


其实就是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持续的创新驱动。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苏南模式”到现在的“新能源之都”,“长三角的交通中轴”,常州的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


“勇争一流,耻为第二”,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


正是这种气质,铸就了全新的万亿之城,也正是这种气质,让常州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THE END






正解局
解读产业,发现价值。产业/城市/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