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廉洁作为一种高尚品德、一份坚守和向往,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和吟咏,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发人深省的诗词,以此言明清廉高洁之志向、寄托公正为民之深思,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沉淀和酝酿,历久弥新、馥郁芬芳。
为弘扬廉洁文化,涵养清风正气,结合新时代实践,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载体,取精用宏,化古为今,特推出“廉韵清风,汲古开新”廉洁文化宣传专栏,阐述思想,遣心寄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生党员进一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营造清风正气、廉洁自律、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本周推出《廉韵清风,汲古开新》第三期:直而温,简而廉。
直而温,简而廉。
——《尚书·虞书·皋陶谟》
舜时期的司法官皋陶向舜提出了“九德”,主要针对为官者的素质要求,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谟》中也表达了“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的传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制度、行为、思想深层次价值观,是古代廉政制度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石之一。
“廉”为政本。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主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把廉与礼、义和耻并列,作为国家的四大支柱之一。同是齐国政治家的晏子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永不能丢弃的政治底色。
“廉”以修身。修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把“廉”作为重要元素提出。明朝郭允礼撰写的《官箴》,系统提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三十六字官箴成为对“廉”字经典的阐释之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廉文化。为官者,坚守廉字诀,本身就是在坚守一个干部的政治底线。党员干部应自觉接受廉政文化熏陶,沐正气、抵浊气,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廉”以任人。诸葛亮在《知人》中提出“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意思是在将重要的机会交给某人时,可以看出此人是否廉洁,把“观其廉”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中共中央2019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好干部标准写进总则第一条:“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描摹出好干部的“时代肖像”,把“清正廉洁”作为选人用人的“铁规矩”。新时代选人用人风向标的树立,必将进一步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近期热文:
青春向党 挺膺担当 | 我院团学工作中心召开组织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例会
共青团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委员会
图文 | 汽车学院
编辑 | 刘志勇
初审 | 张启月
终审 | 汤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