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到!(结尾有红包封面可领取版)

教育   2025-01-28 18:13   四川  

蛇年大吉









除夕

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交界点

人们除旧布新

卸下一年的疲惫

感受浓郁的年味

享受幸福美满

祈愿新年吉祥




除夕的含义




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除夕的习俗



吃年夜饭


作为除夕这天的一幕重头戏,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是广大民众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

我国南北食俗不同,除夕这天,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寓意步步高升,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无鱼不成席”,“鱼”与“余”同音,又象征吉祥,如鲤鱼,寓“得利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鳜鱼,寓“富贵有余”。除夕吃年夜饭,鱼这道菜不能吃完,意味年年有余的意思。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723年。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放鞭炮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声声爆竹寄托着人民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一件大事。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有钟鸣鼎食之意。

部分地区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除夕的古诗



1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3

除夜宿洺州

唐·白居易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4

正朝摘梅

唐·张说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

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5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春节

是中华文化最古老

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乙巳蛇年春节

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

第一个春节

今天

跟随人民日报新媒体的讲述

共同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

一起感受中国气质

同贺新春

共享年味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让我们一起拥抱崭新的未来

相互勉励

勇往直前

新的一年

每个人都要过得更好








今天是除夕

新春即将到来

我们送来专属红包封面

祝大家福到

财到

好运到




编辑|林珀珏

来源|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AI生成

审核|余俊言

终审|张青



宜宾学院
发布公众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