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抗艾,共筑健康防线

教育   2024-12-02 22:56   四川  

携手抗艾

共筑健康防线



世界艾滋病日

2024年12月1日是我国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认识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艾滋病危害大、死亡率高,不可治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需终身规律服药,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艾滋病可防可治但不能治愈,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如何确定是否感染HIV病毒?


实验室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HIV病毒的唯一办法。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感染HIV病毒,可以到医院或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检测需注意避开窗口期,一般推荐检测时间为高危行为后4-6周。

窗口期时身体已经感染HIV病毒,且具有传染性但无法检测出HIV抗体存在。根据《WS 293-2019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发生高危行为后,可在72小时内(越早越好)去医院就诊,服用阻断药,阻止HIV病毒的感染。

2小时内阻断效果最佳

24小时内服用,阻断希望也很大

72小时内服用仍有希望成功

超过72小时则没有阻断效果了

终结艾滋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这几种体液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传播途径:

性传播:不安全的性行为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不安全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生孩子过程和喂奶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主要因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或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以及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共享健康

怎样预防艾滋病?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知艾防艾远离艾滋!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1)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2)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3)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发生了不安全的性行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应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4)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母婴阻断、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儿、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5)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

社会共治

艾滋病的传染性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从染上艾滋病病毒到艾滋病发病一般要经过很长一段无症状的潜伏期,有的甚至长达10年,这时没有明显症状,别人也看不出来,但仍然能传染他人。尤其是在艾滋病病毒刚刚进入人体后的2-12周,血液中因不能检测出足量的病毒抗体,而不能通过一般的抗体检测发现,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不排斥




零歧视




编辑丨杨睿

来源丨四川省公益广告

公共卫生管理

审核丨幸雁




宜宾学院
发布公众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