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彩贺新年 书香伴团圆
在这充满希望与欢乐的时节
我们从宜院图书馆Top书单中
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籍
在间或停憩之余
翻一本好书 品一口良茶
在图书中开启蛇年新篇
01.《历史的温度》
作者:张玮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 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02.《经典里的中国:
杨照“中国传统经典选读”系列
(套装共十册)》
作者:杨照
面对经典,是读不懂?还是不知道如何读?
本套合集是杨照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战国策》《左传》《苟子》《尚书》)的选读和导读。通过对这十部经典的部分章节的逐字逐句解读,还原经典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历史脉络,展现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勾勒学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和个性及其现实活动;同时, 通过还原,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到经典所展现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独特魅力,既因为古今时代境况差异而激发个人的思考,又因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
自由探索无涯无际的古代思想世界。你会看到,《诗经》中传唱干年的民歌、《战国策》里古代中国的“权利的游戏”、《尚书》昭示中古代政治启蒙的关键时刻、《左传》记录封建秩序的日薄西山、《论语》展现的活泼泼的师生关系,一幅幅古代思想与生活世界的精彩写实图景,一窥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
03.《南渡北归》
作者:岳南
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 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
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人民日报》、上海交大等知名大学校长鼎力推荐十大好书之一。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以及诸多大奖,好评如潮。
04.《蛙》
作者:莫言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 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05.《沉默的经典:
月光的合金》
作者:露易丝.格丽克
(美国)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作品。
诺奖授奖词: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朴素之美,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 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格丽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自《阿勒山》开始,她的每部诗集都是精巧的织体,可作为一首长诗或一部组诗。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格丽克成了“必读的诗人”。
06.《半小时漫画经济学》
作者:陈磊
在大多数读者的心目中,经济学都是专业、晦涩的代名词,但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却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问题结合了起来。
养老金为什么入不敷出?国家为什么要放开二胎政策?我们缴的五险一金有什么用?买房前需要注意些什么?金融泡沫会出现在什么时候?没有枯燥乏味的数字堆砌, 没有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只用有趣的段子和一看就懂的漫画解答这些问题,为你理清它们背后那些让人蒙圈的经济学原理:明斯基时刻、庞氏融资、去杠杆、产能过剩…….打破经济学在你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让你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一不小心就看穿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07.《我科 科比职业生涯纪念画传》
作者:杨毅侃球工作室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4日,科比挥手作别,踱步消失在球员通道的黑暗里。那一幕,是科比·布莱恩特二十载球员生涯的终点。一年零八个月之后,2017年12月18日, 科比西装笔挺,又一次站在斯台普斯球馆正,聚光灯打在他的脸上,他微笑着环视,仿佛眼前呈现的,是他峥嵘岁月的一张张旧胶片。紫金色的8号和24号,至此后无来者。一段21分钟的球衣退役仪式,仿佛让人踏入20年的时光隧道,经历一个时代的洗礼。
书中将用15页的篇幅和近50张现场照片,全景还原了21分钟的球衣退役盛典。还将挑选出他的生涯里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数字——诚邀8位历者讲述科比不为人知的故事,将他的传奇生涯拆分为24段编年史。
“在科比退役之后,很多运动员将他视作导师,去追随他,聆听他的教诲。他们未必拥有科比的天赋,也未必用科比的方式打球,但对于任何一个运动员来说,科比奔腾不朽的精神,都会成为驱动和激励他们的力量。”
08.《万物简史》
作者:[美]比尔·布莱森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09.《病菌简史》
作者:张文宏
千百年来,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记载,在人们对传染病的描述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恐惧、悲哀的情绪。为什么人们会闻之色变呢?传染病到底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是什么引起了传染病?“它们”又是如何致病的呢?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病毒、细菌的发现史及多场重大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回溯了疫苗和抗生素的发展道路,同时采用故事与插画相结合的方式,将17种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特征、主要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控知识娓娓道来。书中既涉及与病毒、细菌和传染病相关的知识,也涉及科学精神、科学家故事等内容,通过展现人类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的曲折,赞扬人类的求知精神,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信任感。
10.《大流感》
作者:[美]约翰·M·巴里
1918大流感。
一个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传染病故事,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极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编辑|郑文慧 温馨月
来源|图书馆 官微记者团
审核|余俊言
终审|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