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有些书法家就喜欢给自己贴上“名家”“大师”的标签!

文化   2025-01-18 10:15   中国香港  

|让每个中国人都爱上书法|
▼点击下方关注▼

在当今的艺术界,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正悄然蔓延——许多书画家热衷于给自己贴上“名家”、“大师”的标签,仿佛这些标签成了衡量艺术成就的唯一标准。然而,这种过度贴标签的行为,不仅背离了艺术的本质,更是对艺术尊严的一种践踏,值得我们深入批判。


荣宝斋给范曾贴的标签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真正的艺术成就绝非仅凭标签就能堆砌而成。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其核心价值在于作品的内涵、技巧以及艺术家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与创新,逐步积累起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基于作品本身的魅力,而非外在的标签所能赋予的。然而,如今一些书画家却试图通过贴上“名家”、“大师”的标签来迅速提升自己的身价,这种行为无疑是对艺术价值的极大误解。



其次,过度贴标签的行为严重扰乱了艺术市场的秩序。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书画家不惜虚构自己的艺术成就和名声,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大肆宣传,甚至不惜花重金购买各种头衔和荣誉。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让他们难以辨别作品的真伪和价值,更破坏了艺术市场的诚信环境。长此以往,真正有才华、有实力的书画家将难以脱颖而出,而那些靠标签和炒作走红的“伪艺术家”则会大行其道,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混乱。


所谓“书圣”的作品


再者,过度贴标签还助长了艺术界的浮躁之风。一些书画家为了迅速成名获利,不再专注于艺术的深耕细作,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包装和炒作之中。他们不再追求艺术的纯粹与深度,而是沉迷于表面的光鲜与虚荣。这种浮躁的心态不仅损害了艺术家的个人形象,更对整个艺术界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艺术本应是一种需要耐心与沉淀的事业,而过度贴标签的行为却让它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失去了应有的韵味与深度。



此外,我们还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过度贴标签的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些艺术机构、展览主办方等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不惜与书画家合作,共同制造“名家”、“大师”的泡沫。他们通过举办各种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为书画家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也在背后推波助澜,加剧了标签的泛滥。这种利益共谋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艺术的纯粹性,更让艺术界蒙上了一层阴影。



总之,书画家过度贴名家大师标签的行为是一种短视且有害的现象。它不仅背离了艺术的本质与追求,更对艺术市场的秩序、艺术界的健康发展以及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威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批判与反思,呼吁广大书画家回归艺术本身,用作品说话,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我们也期待艺术界能够建立起更加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让真正有才华、有实力的书画家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

E N D -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书法讲坛
书法讲坛,一个专门讲述书法的专业公众号!每天更新一期免费书法名家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