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把行书和隶书融合的人,书法成就引人注目

文化   2025-01-31 10:29   中国香港  

|让每个中国人都爱上书法|
▼点击下方关注▼

在古代,书法创作遵循着严格的书写规范,篆隶行草楷五种书体各有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和艺术特点。书法家们在挥毫泼墨时,往往恪守书体的纯粹性,楷书则楷书,隶书则隶书,极少有跨书体的融合与创新。然而,在当代书法界,这一传统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书法家所打破。他们大胆尝试,将两种甚至多种书体融为一体,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书法创作方式。


先来看看他的几幅作品:







各位老师有没有发觉,这种跨书体的创新写法在书法大赛中屡见不鲜,且往往能够获得评委们的高度认可。


评委们认为,这种创新既体现了书法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又展示了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勇于探索精神。这种写法突破了传统书法的束缚,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值得推崇的。

何应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书法创新上走在前列的书法家。他擅长行书和隶书的研究与创作,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成功地将这两种书体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用隶书的笔法写行书,使得行书更加古朴厚重;同时,他又用行书的笔意创作隶书作品,使得隶书更加灵动飘逸。这种创新写法为何应辉先生的书法作品增添了新意,也赢得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赞誉。


有人甚至将何应辉先生誉为融合行书和隶书写法的第一人,认为他在书法创作上的创新成就应当得到肯定和推崇。当然,这种创新写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这种跨书体的创新是对传统书法的亵渎,是当代人写不好传统书法而搞出来的所谓创新。但也有人认为,何应辉先生是有深厚书法功底的,他的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贡献。


无独有偶,在欣赏当代魏碑巨匠孙伯翔的作品时,我们也能发现类似的创新之处。孙伯翔的魏碑作品在保持魏碑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行书的写法。这种融合使得原本静态的魏碑作品呈现出一种灵动之感,为魏碑书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孙伯翔的作品中,民国书法家于右任的草书作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他在书写草书时,碑意特别浓烈,使得草书在飘逸灵动中又不失厚重古朴之韵。


何应辉先生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八十年代,他就以“二王”为宗,在行书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深入探索隶书书法。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隶书作品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他的隶书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的隶书元素,还能感受到行书的灵动气息。这种跨书体的创新为何应辉先生的隶书作品赋予了新的内涵和魅力。


对于何应辉先生的创新方法,书法爱好者们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他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他的创新写法为当代书法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书法艺术美感。


在书法艺术中,笔法与笔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增强自己的笔力,许多书法家在学习帖学书法之后,还会在碑版书法上下一番功夫。碑版书法以篆隶为主,因此学习篆隶书法对于提升笔力具有重要意义。何应辉先生在篆隶书法方面的深厚功底为他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何应辉先生将行书与隶书融为一体的创新写法是当代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尝试和探索。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何应辉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也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创新总是伴随着争议和质疑,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何应辉先生等书法家足够的尊重和鼓励,期待他们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广。

E N D -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书法讲坛
书法讲坛,一个专门讲述书法的专业公众号!每天更新一期免费书法名家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