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英九的书法水平,他能否加入到中书协?

文化   文化   2025-01-28 10:05   中国香港  

|让每个中国人都爱上书法|
▼点击下方关注▼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台湾地区的马英九先生几乎每年都会手写春联,这一传统习俗他坚持得尤为认真。特别是2025年,他晒出的春联作品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让许多人都感叹不已。


想必不少朋友也都有同感,没想到他的楷书竟然如此严谨有力!他的字迹不仅笔画清晰、结构匀称,更难得的是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和温情。


马英九的楷书非常注重筋骨的表现,将柳公权楷书的笔意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体呈现出一种稳而不俗、润而不肥的艺术境界。


在评判一个人的书法水平时,很多人习惯于以是否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为衡量标准。似乎只要拥有了这一身份认证,就能证明其书法造诣高深。

然而,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提出异议,认为“高手在民间”。这些观点认为,民间隐藏着许多书法高手,他们或许并不屑于追求中书协会员的名头,又或者因为对中书协某些做法的不满而选择主动退出。因此,单纯以中书协会员身份来衡量一个人的书法水平高低,显然并非绝对可靠的标准答案。

马英九先生是大家所熟悉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他在政坛上的风采让人印象深刻。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在书法领域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书法爱好者,而是一位经过专业训练、有着扎实功底的“练家子”。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他都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准。

他的楷书取法柳公权、赵子昂等古代书法大家,既继承了传统书法的笔力之美,又在字形结构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相对于楷书而言,他的行书则更具艺术性和个人风格特色。其师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但又不拘泥于古人成法,在某些方面甚至偏向于章草的写法。这种独特的风格来源于他对书法的深刻领悟以及长期的实践探索,最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书法风貌。

假如要评价马英九先生的书法水平并探讨他是否有资格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并加入中书协成为会员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然而,评价一个人的书法水平或能否加入中书协并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而是需要全面考察其书法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如果将马英九先生现在的书法作品放在八九十年代的书法大赛中进行比较的话,除了名人效应之外,他凭借实力入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如果再能有两次入展的经历,那么他加入中书协成为会员的资格也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他的楷书功底十分扎实、点画精准到位;而行草书作品则既有古人的传承又有个人风格的释放和创新。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字的写法直接来源于王羲之等古代大师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有一些字形和出处则体现了章草的独特魅力和风格特色。这种融合古今、贯通多种书体的能力正是马英九先生书法作品中最为难能可贵之处。



然而,在衡量马英九先生书法成就时,我们不能仅仅以八九十年代的书法状况作为参照标准
。“书当随时代”,如今的书法大赛和评审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传承古人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成为了当代书法的重要追求之一。因此,如果要用现在的书法水平来衡量马英九先生是否有资格入展或加入中书协的话,那么除了名人效应之外,他的作品确实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难度。因为当代书法大赛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而马英九先生的作品虽然功底扎实、传统韵味浓郁,但在创新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提升。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否认马英九先生在书法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他作为一位政治家能够将字写得如此出色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有人曾经说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之一,它是一切事物外在表现的高度提炼和升华。”我深以为然。

学习书法需要悟性、需要参透力;而写好字则需要处理好各种哲学人文关系如同指挥千军万马一般具备驾驭能力才行。书法不正是在矛盾中“制造矛盾并解决矛盾”的过程吗?马英九先生的书法作品无疑体现出了他对这一过程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欣赏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独特魅力的新视角和新体验。

对于牛哥的说法,各位老师认可否?你觉得以马英九的书法水平,他能否加入中书协?


E N D -

书法讲坛◎转载发布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书法讲坛
书法讲坛,一个专门讲述书法的专业公众号!每天更新一期免费书法名家教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