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科技   2025-01-02 16:07   北京  


日前,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中期评估工作顺利完成。评估结果显示,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创建指标整体保持良性增长,土地、矿产、海洋分项创建指标普遍优于全国及所在省份平均水平,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创新做法时有涌现,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的良好局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中期评估共收到首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提供的典型案例194个,从中遴选出56个创新典型案例,其中土地类37个、矿产类12个、海洋类7个。

据介绍,示范县(市)以创建为引领,促进多部门围绕节约集约开展行动,将部门工作上升到政府层面,在县域层面探索全过程、各领域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创新,地方政府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节约集约长效工作机制。各示范县(市)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探索节约集约模式、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机制和制度经验。

一是模式创新有突破。例如,上海市静安区、天津市河东区等,创新公共利益优先、文化保护优先、功能复合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典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等,通过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集群化发展模式创新,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通过“休闲娱乐+渔业养殖”海洋牧场和“牧场+渔户”接力养殖模式,助力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二是技术创新日益突出。例如,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等,创新“井工厂”“复纵简横”综合节地技术,强化复合利用,推动节约用地、减量用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通过矿产“智能光电选矿”“一体化智能管控”等技术突破,实现资源绿色开采和高效综合利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通过“风光电立体用海”“深水网箱立体养殖”等技术发展,实现蓝色国土利用从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

三是制度创新更加多元。例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等,创新工业厂房产权分割与登记制度、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年限出让制度等,土地要素保障更加高效;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通过“绿矿智用”深化绿色矿山建设,将“治理包袱”变为“生态亮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通过在公益诉讼中明确海洋碳汇损失计量和损害赔偿,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突破。

四是管理创新更加新颖。例如,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等,将“腾笼换鸟”等多种模式灵活运用于不同的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通过探索“政府—矿山—专家”协同管理机制,治管结合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兼顾;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通过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开发海域使用权交易平台,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

据悉,全国首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示范期为2023年至2025年,2024年中期评估,2025年期末总结并认定第二批示范县(市)。通过创建,推动各示范县(市)以标准为基础、指标为依据、创新为动力、示范为导向,着力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整体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正飞)


来源:自然资源部

资源中国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和谐共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