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推广近年来自然资源系统各单位守正创新讲好自然资源故事的好做法、好经验,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绿色时报社组织开展第二届“守正创新讲好自然资源故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各地区各单位积极申报,共收到各类案例193个。其中,10个案例荣获“守正创新讲好自然资源故事”十佳案例称号,35个案例荣获“守正创新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优秀案例称号,结果在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宣教中心主任座谈会上正式揭晓。
为更好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各地创新宣传工作,进一步讲好自然资源故事、传播好自然资源声音,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记录者、自然资源精神文化的倡导者、美丽中国建设的推动者,为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我们开设了典型案例展示专栏,逐一介绍10个“十佳案例”和35个“优秀案例”的好经验、好做法。
快来追更!
地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人类探索开发地质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自然资源部在地质史、矿产史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
《地球》杂志2024年第2期推出“地质与人类文明”的系列主题文章,向公众展示中国地质调查与考古学一脉同源的关系,矿产的开发利用对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的推进意义,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相互作用等等,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地揭示地质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提前谋划
提前谋划,做好科普文章篇目的顶层设计。
《地球》杂志于2023年11月召开了选题策划会,邀请自然资源行业内9位专家对“地质与人类文明”的选题进行了科学论证,确定了“总-分”的篇目结构,即1篇卷首语统领和11篇具有地学文化特色的分述文章,这11篇分述文章按照人类文明发展顺序以及专业相关度进行排列,分别是仰韶文化、石器时代、木器史话、青铜时代、硅元素推动的信息时代、北京湾的华夏文明遗址、古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关中盆地、大运河与北京、考古中的地层学、石碑等。
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保障科普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由相关专业院士以“地质与人类文明”为主题撰写卷首语,其他主题文章主要面向部系统各兄弟单位、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学者征稿,让深耕于地质行业并且对中国地质文明有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的专家学者发挥所长,深入解读地质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让科普文章既有科学价值又有文化内涵。
兼顾科学艺术
兼顾科学与艺术,提升主题文章的视觉效果。
在采用专业摄影师、作者供图的基础上,购买专业图库,力争使文章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气势磅礴。由专业排版公司进行美编排版设计,并由编辑部进行三审三校,保障整本杂志的艺术水平。
创新宣传
创新宣传,利用多种渠道扩大科普文章的影响。
纸质文章发布后,同时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官网“科普宣传”栏目进行宣传展示,并将全文上传知网供电子阅读。此外,在“地球杂志”公众号上,将科普文章进行二次排版编辑,逐篇推广宣传,截止目前,“地质与人类文明”专栏全网阅读量超50万,并获得多家官方公众号转载。
科普扶贫
科普扶贫,使科普彰显文明的温度。
此期《地球》杂志分批寄往自然资源部定点扶贫的50家中小学,实现了科普进校园、文明进校园。此外,《地球》编辑部还以支部活动的形式奔赴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开展“助力革命老区发展 科普进校园”主题科普活动,将“地质与人类文明”主题文章的内容以科普讲座、科普活动、科普直播等形式传递给山区孩子。
“地质与人类文明”主题文章涵盖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深入解读了地质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作者为各细分领域的专家学者,文章深入浅出,不仅宣传了地球科学,而且进一步挖掘了中国地质学的文化意义、阐明了地质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展示了华夏文明的菁华,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集自然资源专家力量进行的一次地质文化大讨论,引起了社会公众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讨论,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文化内涵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往期推荐
祝贺!第二届“守正创新讲好自然资源故事”案例征集活动圆满结束!典型案例一图速览!
策划:喻贵银 于 飞 王 丹
新媒体编辑:王 丹 姜懿轩
初审:喻贵银 王玉玲 刘志勇
审核:陈兰芹
审签:夏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