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精神 永驻心中
蜿蜒东流龙江水,以江为界是国门。—题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典型人物就是这片热土的精神高地。“黑河好八连”,这是一个让所有黑河人引以为自豪的英雄群体,他们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牢记强军目标,投身强军实践,以“下江代表祖国,上岸代表军队”的精神风貌,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严守国门、一尘不染,在新时期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
地处我国黑龙江省北部的黑河,是我国最早的沿边开放城市,与俄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城市间最近距离仅650米,被形象地称为我国边疆的“北大门”。而驻守在这里的,有一个闻名全军的连队——“黑河好八连”
好八连自1963年组建以来 出色完成黑龙江中游近30公里的战备执勤,处理边境涉外事务,维护边境稳定和抢险救灾等多项任务。199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黑河好八连”荣誉称号,是全军三个好八连之一。以“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严守国门、一尘不染”的部队精神,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12次,三等功12次,被评为“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边防执勤先进单位
不仅如此“黑河好八连”还曾担负着数十公里边境线的战备执勤任务。每年黑龙江封冻后,连队就要在冰面上设置10余个执勤哨位,官兵每人每天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站岗执勤6至8小时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 好八连的每个人都展现出超常人的毅力 展现出中国军人的高强品质 好八连最经典的一句就是“界江上透心凉,食堂里有‘暖阳’”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八连官兵在极寒环境中坚守岗位的坚韧精神,还展现了他们在食堂为官兵提供热饭的温暖关怀 至此八连食堂也成为了“黑河好八连”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连队在艰苦环境中对官兵的关爱和照顾,以及他们不畏艰苦、爱国奉献的精神。这句经典语句不仅是对八连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在极寒环境中坚守岗位、守护祖国边疆的崇高精神的生动诠释
“向祖国报到,请人民放心”这是“黑河好八连”历任连长整齐划一喊出的口号,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好八连对人民和党的保证。
每年黑龙江封冻之初,在执勤巡逻时,连队都会由主官带领党员开辟第一条安全巡逻通道。连队主官拿着冰钎子走在最前面,试探冰层厚度,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清沟,腰上安全绳的另一头牢牢抓在战士的手中。在这里,任何危险的事情,总是主官冲锋在前,总能看到党员突击队的身影。有一次,第九任连长张书辉在零下40多摄氏度时掉进冰窟窿,命悬一线之际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而是让战友们走远些,以免被拉下水。说起这件事,张书辉却笑言,“这点苦不算什么”就像是好八连的精神核心“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严守国门、一尘不染”,这一精神体现了好八连的官兵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每当灾害袭来之时,八连官兵从来都是冲锋陷阵、挺身而出,他们把“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八连官兵”作为口号,闻令而动、紧急驰援,保证黑河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有一年汛期,黑龙江流域黑河地段连续强降雨,致使爱辉区三道湾子金矿3个尾矿库水位上升,严重超出警戒水位。矿中蓄满提炼金属后产生的含氟工业废水,人体吸入或经皮肤接触后极易引起中毒。如果库坝坍塌库水泄漏,不仅危及下游百姓的生命安全,也将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就在这危急的关头,八连官兵接到命令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装沙土、打沙包,手提肩扛巩固堤防。官兵们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江中铺设防洪布为堤坝加固除险,有的战士甚至被急流中的漂浮物划伤。近一周时间,官兵们掘土方上万立方米,装填沙袋近8000个,对坝体加高加固,清理排水沟、截留沟3000多米,保证了3个库坝安全度过汛期。2013年,黑河遭遇特大洪水,八连官兵既要参加上级组织的抗洪抢险行动,又要确保连队、哨所正常执勤,全连官兵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昼夜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班长许晋波在孤岛哨位坚守了21天的事迹广为流传。“巍巍兴安,滚滚黑水,我们驻守祖国的北陲,钢枪支撑国门,红心照亮界碑……”由著名军旅作家胡宏伟为八连创作的这首歌,就是官兵最真实的写照,如今“黑河好八连”正向着更高、更新、更强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抗洪救灾中的军民鱼水情
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黑河市犹如一颗坚韧不拔的明珠,闪耀着双拥传统的光辉。这里的人民和军队,在岁月的长河中谱写着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双拥乐章,而抗洪救灾的经历更是这乐章中最激昂的篇章。
那是一个雨水泛滥的季节,暴雨如注,洪水如同猛兽般席卷而来。河流决堤,村庄被淹,城市的部分区域也陷入了一片汪洋之中。在这危急时刻,我市的驻军部队迅速响应,宛如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出现在抗洪救灾的最前线。
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被洪水围困的小村子里,村民们被困在自家屋顶,焦急地等待着救援。洪水汹涌湍急,夹杂着树枝杂物,情况十分危险。这时,一艘艘满载着解放军战士的冲锋舟破浪而来。战士们的眼神坚定而充满力量,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
有一位战士,为了救一位被困在阁楼里的老人,他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艰难前行。水下暗流涌动,每走一步都充满未知的危险,但他紧紧抱着老人,用自己的身体为老人挡住洪水的冲击。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和泥水,却始终没有放松。最终,成功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老人紧紧握着战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战士只是憨厚地笑着说:“大爷,别怕,我们来了您就安全了。”
在抗洪救灾的堤坝上,军民齐心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市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战士们送去热腾腾的饭菜、干净的衣物和各种抗洪物资。妇女们细心地为战士们包扎伤口,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为战士们递上毛巾擦汗。那场景,仿佛一幅温馨的画卷,展现着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谊。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将自家熬制的姜汤送到堤坝上。她对战士们说:“你们为了我们的家,在水里泡着,可不能着凉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孩子也奶声奶气地说:“叔叔,你们辛苦了。”战士们喝着姜汤,心里暖融融的,那股热流不仅仅是姜汤的温度,更是市民们的关爱带来的力量。
而军队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拥政爱民的情怀。战士们不仅全力营救被困群众,还帮助村民抢救物资。他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着村民们的粮食、家具,尽量减少村民的损失。在洪水退去后,战士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村庄的清理和重建工作中。他们和村民们一起清理淤泥、修复房屋,没有丝毫的抱怨。
这次抗洪救灾的经历,让我市的双拥光荣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它成为了一个生动的教材,教育着每一个市民要热爱军人,尊重军人的付出;也让军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坚定了拥政爱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