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
其中就提到了3月份将正式实施取消、规范公立医院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一直在持续完善和改进这项制度。
这也是卫生健康系统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承诺开展服务的内容。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预交金?
这是公立医院传统的收费方式,先交费再就诊;
通常是在门诊或者办理住院之前先要提交的一笔押金(包括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等)。
举个简单例子,比较类似现在实体店所出的会员卡,在过去主要目的是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诊效率等。
由于没有统一规定细则,不同医院的预交金制度存在一定差异。
可能还有些朋友对预交金感到陌生,是因为很多地方早些年就已取消,并试点先诊疗后结算。
这次是在地方实践基础上,推至全国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改革。
3月起全面取消,并限时清退患者以前缴纳的门诊预交金。
取消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轻患者筹资压力。
再一个住院预交金,降低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型个人的自付平均水平。
通过既往同病种个人自付水平等多维度考虑计算,最后得出合理额度,预交金与实际产生的费用的误差便会进一步减少,以此来降低患者的就医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并非采取一刀切模式,也充分考虑到了特殊群体和特殊情况。
对于年轻人来说影响并不大,不过对于那些智能手机不会操作、或者是需要经常就诊的老年人来说,保留预存费用的方式,避免因支付方式不熟悉而产生的困扰,让老年患者也能安心就诊。
对门诊手术、急诊手术等类似住院一次就诊需多次缴费的复杂情形,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医疗机构也可以预收费用。
如此一来,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因费用问题耽误治疗时机。
脱贫攻坚期间,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农村贫困患者在本地区住院治疗期间不用预交费用,出院时只需结算个人自付部分。
除上述内容外,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要求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到2030年,儿童友好医院在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里占比有望达到90%以上。
……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