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气候考点全面剖析

百科   2024-12-21 12:24   河南  

关注本微信号后在后台回复:高中地理,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高中xx,即可获取相应学科高中全部电子课本。回复:国家地理,可获取国家地理杂志电子版1-12期。回复关键词:2021优质课  母版地图  选择性必修1插图   教材图库  高三地理试题  空白地图   课堂新坐标   谈天说地  中国国家地理2018   分类汇编   优质课   地理干货   必修1   必修3   必修二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区域地理 层级训练   美丽中国   航拍中国  思维导图   地球脉动  国家公园 宇宙的奇迹  等即可获取相对的地理资料。注意:关键词别写错,否则收不到!

  


气候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地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与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紧密相连,还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对 2024 高考地理中气候类型的考点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剖析。
一、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大致位于南北纬 10° 之间。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以及亚洲的马来群岛等地。这些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对流旺盛,从而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常常超过 2000 毫米,且各月降水分配较为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大致处于南北纬 10° 至 20° 之间。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阔,此外在南美洲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北部等地也有分布。该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丰富,为湿季;信风带控制时,降水稀少,为干季,年降水量一般在 750 - 1000 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地,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 10° 至 25° 之间。其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降水,形成雨季;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为旱季。年降水量丰富,多在 1500 - 2000 毫米之间,雨季降水高度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像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 125 毫米,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主要包括中国南方、美国东南部、阿根廷东北部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位于南北纬 25° 至 35° 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 800 - 1500 毫米之间,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 30° 至 40° 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此外还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海、智利中部、澳大利亚西南部等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年降水量 300 - 1000 毫米,冬雨夏干的特征使其植被以耐旱的硬叶林为主。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出现在亚洲东部,如中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北部,日本北部等地,处在北纬 35° 至 55° 之间。同样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降水量 500 - 600 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对农作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之一。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 毫米以下,自然植被多为草原、荒漠。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 40° 至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最为典型,像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大部分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从海洋吹来,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 700 - 1000 毫米,多雾天,日照较少,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寒带气候类型
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位于北极圈以内。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超过 10℃,降水稀少,多为降雪,自然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生态系统脆弱。
冰原气候:存在于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全年酷寒,平均气温远低于苔原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50℃以下,降水极少,几乎全是降雪,地面被厚厚的冰层覆盖。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气候要素统计图表判断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这是最常见的气候资料呈现方式。首先观察气温曲线,判断所在半球(若 7 月气温高为北半球,1 月气温高为南半球);再看气温年较差大小,判断所属温度带(热带气温年较差小,温带较大,寒带更大);最后依据降水柱状图的降水季节分配特征,判断具体气候类型。例如,全年高温多雨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气温降水坐标图:在坐标图中,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通过分析各月气温和降水数据点的分布规律,确定气候类型。若各月气温都较高,且降水丰富且均匀,接近坐标图右上角区域,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若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数据点呈明显季节性分布,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等。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利用经纬网:已知某地区的经纬度,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判断。如地处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0° - 10°S/N),大概率是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南北纬 30° - 40° 大陆西岸的地区,通常是地中海气候。
海陆位置:大陆东岸多为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西岸在不同纬度有不同气候,如低纬度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区一般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根据植被和土壤特征判断
植被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对应热带雨林植被,树木高大茂密,层次丰富;热带草原气候下是热带草原植被,有明显的干湿季交替,草高树稀;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多为荒漠植被,半干旱区为草原植被。通过植被可以反推气候类型。
土壤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土壤。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淋溶作用强,形成砖红壤;温带草原气候区形成黑钙土,肥力较高;荒漠气候区土壤贫瘠,多为荒漠土。
三、气候类型的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形成的能量基础。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形成热带气候;随着纬度升高,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温降低,依次出现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极地地区终年严寒,纬度差异导致的太阳辐射不均是气候分带的根本原因之一。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对流旺盛,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纬度西风带,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湿润气流,使得大陆西岸部分地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形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情况相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减少。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海陆分布不同导致气候差异明显。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受海洋影响较大,在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低纬度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沿海地区水汽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如亚欧大陆内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地貌
山地对气流的阻挡: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垂直时,对气流有明显阻挡作用。如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山脉东侧则因气流下沉增温、水汽难以翻越山脉,形成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雨:山地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水丰富;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雨影区。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北坡降水少。
高原地形: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如青藏高原,对周边气候有显著影响,它阻挡了南亚季风深入内陆,使其自身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得复杂多样。
四、气候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植被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孕育了热带雨林植被,物种丰富,层次分明,乔木高大,藤本植物缠绕;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热带草原植被,草本植物为主,旱季草木枯黄,雨季葱绿;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形成广袤的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区分别形成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植被稀疏,耐旱性强。
对土壤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养分流失快,土壤肥力不高,形成砖红壤;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红壤,肥力中等;温带草原气候下,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土壤积累大量有机质,形成肥力较高的黑钙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土壤发育差,为荒漠土,肥力极低。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种植,南亚、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水稻产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光照不足,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如欧洲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种植耐旱作物,如中亚地区种植棉花;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耐旱且冬季生长的作物。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以畜牧业为主,部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极地寒带气候区,人口极少,人类活动主要是科学考察等极有限的活动,生存条件恶劣。
五、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
虽然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按常理应为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但该地区却为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其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加上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多种因素共同造就了这片热带雨林气候区。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理论上应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实际是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该地海拔较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相对较少,难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是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明显干湿季。
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
同样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这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一方面是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带来水汽,且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另一方面,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促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综上所述,2024 高考地理中气候类型考点涵盖分布规律、判断方法、成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特殊地区气候成因等多个方面。考生在复习时,需系统掌握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图表分析、区域定位等方法,深入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才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取得优异成绩。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告知立删,转载请注明出处。下载海量资料请加QQ群:45557625。

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解读国家最新高考政策,追踪社会教育热点话题,欣赏原汁原味地理视频,助推地理素养能力提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