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艺术—
茴村镇有一个5000多人的村庄,在这5000多人中竟然有1000多名书法爱好者,从村里走出了7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56位商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茴村是永城市的一个代表之一,它的特色是农民书法,拿起锄头下田地,放下锄头,拿起笔杆。看似一个小小的书法,实际上它背后是个文化底蕴,比如说像永城茴村的书法,不但鼓了我们农民兄弟的口袋,而且富了脑袋,熏陶了下一代。
2017年12月13日,对茴村的书法爱好者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在村里的书法爱好者们都赶到了镇里的文化站,参加每年一度的书法大赛。一些小朋友也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写着。他们都是学校里书法班的学生。
比赛的同时,优秀书法作品展也在这里同时举行,院子里悬挂的,都是当地书法爱好者们提交的作品,有的还出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手。一些书法爱好者,也趁着比赛的机会,相互切磋请教。这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大赛,足足进行了三个小时,经过层层评比和角逐,“比赛成绩”当场就出来了。
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村民杨峰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奖品是墨汁、毛笔、荣誉证书和作品集,对于这次获奖,杨峰感到十分高兴。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 党委书记 刘伟:我们茴村镇是知名的书法之乡,现有中国书协会员7人,省级书协会员10人,另外我们还有广大的成百上千名书法爱好这种群体,所以通过我们举办这种活动,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书法大赛拿了一等奖的杨峰,今年68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每天到书案前练习书法,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世代务农的杨峰,为什么会对书法感兴趣呢?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村民杨峰:这是从郑老先生手里,送给我的这一本赵孟頫的选字帖,我就从这一本书开始学的。
郑效治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一生教书育人、研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书写的很多碑文篆刻,在当地颇负盛名。村民们受郑效治的影响熏陶,也纷纷练起了书法,慢慢地茴村形成“书法热”。受村里的书法前辈的影响,杨峰也喜欢上了书法。可是当时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每天还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然而,即使条件再艰苦,杨峰总会抽出时间练习书法。杨峰:我们是个农民,农民参加田间劳动,田间劳动休息的时候,就地碎土把它用手摊平,一个是用手指头搁上面练,一个是弄小棒这样写,你反正喜欢,不管你啥时间,只要有闲空就写写划划。随着农村生活的不断改善,杨峰有了充足的时间去练习书法。十年前,他专门架起了书桌,开始专心研习书法。在他家房子的堂屋,墙壁上全都挂满了书法作品。而这些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落款——“农民杨峰”。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练习,杨峰的书法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现在,他已经是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一边练习,一边参加比赛。近些年,杨峰的作品在各地的书法展赛上多次获奖。杨峰:这是获奖证书,可能得有个100多次吧,这是一等奖的,这也是一等奖的,这是金奖的,这也是金奖的。每隔一段时间,老杨就要到同村的书友家去串门聊聊天,顺便交流切磋一下书法。下午,老杨带着自己的两幅作品去到了黄昌宗家里进行切磋点评。黄昌宗也是茴村有名的农民书法家。杨峰说,像他们这样的交流十分频繁。黄昌宗今年已经78岁,家里世代以卖馍为生,也是受到村里的书法家郑效治的影响,黄昌宗喜欢上了书法。经过几十年的练习摸索,黄昌宗的书法功力也已经是颇为深厚,尤其擅长隶书和小楷,字体清丽,神韵不凡。每天,黄昌宗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室练习书法。虽然已经有些驼背,身体也不太好,可是一提起笔,老人就一下子来了精神。黄昌宗:这个书法也是人生一乐,落下笔,就可以忘掉一切,内心的一些烦恼,忧啊啥都忘了,你这思想都集中在这笔杆上,一切的杂念都没有了,所以这个是书画能增加人的长寿,落下笔啥事都忘了。
因为书法,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农闲时间,打牌酗酒的没有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村民们的文化素质也提高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也许很难想象,骑着三轮卖馍的、开着拖拉机卖煤的、扛着锄头种地的农民拿起笔来,竟然能写出一手让人赞叹的好字。在这个被誉为“豫东书法村”的地方,有7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56位商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实际上,很多从茴村走出的书法家,不但成就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通过书法,还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入。每天,杜起文老人都要在书房里练习书法,这已经是他多年坚持的一个习惯。
河南省永城市 书法家 杜起文:坚持75年了,从6岁开始写。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而他的老家,就在永城茴村。杜起文是茴村最出名的书法家,虽然在茴村生活时间并不很长,但他也坦言自己的书法启蒙是在茴村,和村里的很多书法爱好者一样,郑效治也是他的启蒙老师。1983年,杜起文在茴村所在的永城市开了一家书画店,并开始招生办书法培训班。如今,杜起文的书法作品价格不菲,依靠书法杜起文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杜起文:我现在是1000块钱一尺,我家的一草一木,全部是写字挣来的,包括当时给儿子上学,儿子结婚,我没有任何其它收入,就是靠写字挣钱。杜起文是最早从茴村走出的书法家,如今,杜起文的儿子和儿媳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门三杰”成为当地的佳话。而在杜起文的带动下,更多的村民,走出茴村,走上专业书法家的道路。
在永城市一家书法培训学校,书法老师 李想正在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今年45岁的李想,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从茴村走出的书法家,从小酷爱书法的李想,受到前辈的熏陶和影响,走上了职业书法家的道路,在永城市开了一家书画店,装裱字画、书法培训和作品销售构成了店里所有的收入来源。河南省永城市书法家 李想:学生基本上就是,常年的就算30名左右,一年的话,你像我这个班,基本上就是3600块钱,一年上200个课时。
像杜起文、李想这样的专业书法家,茴村有18名。他们或是在全国各地办班教学,或是通过销售书法作品为生。茴村的书法成就了他们事业、理想和人生。河南省永城市市委书记 孟庆勇:茴村是我们永城的一个代表之一,它的特色是农民书法,拿起锄头下田地,放下锄头,拿起笔杆,现在已经是蔚然成风,看似一个小小的书法,实际上它背后是个文化底蕴,比如说像永城茴村的书法,不但鼓了我们农民兄弟的口袋,而且富了脑袋,熏陶了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