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由于连续、重复的动作,出现脑力、体力疲劳,生理、心理机能失调,导致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
疲劳驾驶有哪些危害
疲劳驾驶时驾驶人会出现视野变窄、视线模糊、动作僵硬、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信息漏看、反应迟钝、焦躁等情况。极易造成驾驶操作失误,导致车辆碰撞、冲出路面等交通事故。
视频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视频号
疲劳驾驶产生的原因
01长时间驾驶
驾驶过程中,驾驶人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经过大脑判断后,根据需要发出指令操作车辆。如果驾驶人长时间驾驶车辆,大脑因频繁运转会产生抑制性的保护作用,从而出现疲劳现象。
营运驾驶人因工作需要,往往会长时间驾驶车辆,因此营运驾驶人更容易出现疲劳驾驶。
02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
成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应保证7~8个小时,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很容易导致疲劳、困倦,从而对驾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03生理节律
生理节律是一种人体固定的周期性节律,即生物钟。人体受生物钟的影响,通常在凌晨、午后和深夜这三个时间段里,无论是否缺乏睡眠,人都会容易犯困,从而导致疲劳驾驶。
04其他因素
道路交通环境复杂,驾驶人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操作车辆动作复杂,极易产生疲劳。
道路景观相对单调、路况单一,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干扰少、车速快、操作行为单一、视觉单调,驾驶人也极易产生困倦。
此外,闷热、车内氧气缺乏也会使驾驶人精神疲惫。夏季持续高温,冬季暖风开得过大,都容易导致车内温度过高、氧气浓度下降,使人产生困意。
以上情况要避免
如何避免疲劳驾驶
01驾驶时间不宜过长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连续驾驶4小时至少休息20分钟。建议夜间行车,连续驾驶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休息时,应选择安全的地点停车,可以做一些舒展身体的运动,给驾驶室通通风,在十分困倦的情况下应设法睡一会儿,等困倦消除后再驾车。
02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驾驶人驾车时应保证前一晚有充足的睡眠,不要在熬夜之后驾驶车辆,也不要带病驾驶车辆。如果必须要夜间行车,驾车前要充分休息。长途驾车出行,尽量两位驾驶人轮流驾驶。
03合理安排行车时间
尽量避免夜间驾驶车辆,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尤其午饭后尽量休息一会再驾车。营运驾驶人因工作需要确实要在这些时段内驾驶车辆的应警惕疲劳、瞌睡现象出现,当感觉不适时,应及时停车休息,消除困倦。
欢迎参与有奖知识问答
排版:王婧
责编:范坤、王金霞
审核:李洁
驾驶引路人
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
大牌驾道
↓↓↓ 点击下方,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