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入选《赣南家风故事》作品展(五):重教兴学——杨方立家风

政务   2025-01-08 17:30   江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赣州市纪委市监委、赣州市妇女联合会、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整理编写了《赣南家风故事》。《赣南家风故事》以人为本、以事为据,讲述了相关人物、相关家族的家风故事,揭示了家风的真谛与力量,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宣传,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我市有6个家风故事入选《赣南家风故事》,现对重教兴学——杨方立家风进行推介。


     杨方立(1717—1767),字念中,号默堂,江西瑞金市象湖镇上阳巷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中进士。杨方立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又授散馆编修,擢礼科给事中,巡视南漕。乾隆十八年(1753)、二十一年(1756),两次担任云南省主考官。乾隆三十二年(1767)升任鸿胪寺正卿,居正四品。乾隆七年(1742),辑诗71首,成《焱声草》。


瑞金市象湖镇上阳巷,杨氏家族在此生活了近千年,历代通过科举入仕者众多,村内所建并排五座大祠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远近闻名。2013年5月,杨氏宗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德流芳 国士无双

     杨方立先祖杨以任,字惟节,号澹馀,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例授知县,改应天府(今南京市)教授。明崇祯七年(1634)升南京国子监博士。杨以任有豪侠慷慨之气,爱好谈兵,精通治政理财、管理地方之方略,尤其看重“以性命为功名,以道德为事业”。其才名卓著,为当时学界名公大家所称赞。他著述颇丰,有《读史四集》《京学志》《皇明奏疏》《名臣言行录》《非非室文集》等行世,与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并称为“江西五大家”。

杨方立高祖父杨长世是当地有名的文士,曾任广信府兴安县训导;其曾祖父杨以兼是清顺治年间举人,曾任涉县知县等职;其祖父杨兆涞是顺治年间举人,除精研经史子集外,还精通星相占卜和医道,一生著述丰硕,有《五家文抄》《张尚瑷合杨氏五子文》《余堂集》《余堂集句》等四部文论集行世。其父杨枝益,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鸿胪寺正卿、中宪大夫。其叔父杨枝远,字季重,别号狎鸥诗客,清雍正七年(1729)拔贡生,著名诗人,被雍正皇帝钦赐“国士无双”封号,他的诗作流传广泛,为世人所珍藏,其诗集《狎鸥亭诗钞》被编入《江西省古籍整理规划参考书目(1984—1990)》。


清风两袖 重教兴学

清乾隆十八年(1753),杨方立奉旨前往云南,任主考官,主持云南省乡试。乾隆十九年(1754),杨方立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前往新城(今浙江富阳区内)巡察。乾隆二十一年(1756),杨方立再次前往云南任主考官,主持云南省乡试。乾隆二十二年(1757),杨方立奉旨担任会试同考官。无论是主持云南考政,还是协助全国会试考政,杨方立都坚持公正廉明、两袖清风、唯才是用,决不徇私舞弊,而且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广受应试学子的称颂。

杨方立因为政清廉,不久后升任礼部给事中之职。到任后,杨方立奉命巡视南方的漕运,与负责漕运的官员杨锡绂一道兴利除弊。他一身正气,不为声色所迷,不为钱财所动,依法照章办事,解决了漕运中多年的积案,为朝廷和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使得漕政风气焕然一新,受到朝廷嘉勉。乾隆三十二年(1767),杨方立再次被朝廷重用,升任鸿胪寺正卿,官居四品,专门负责朝廷的祭祀事宜。

杨方立留下了一部脍炙人口的《默堂诗集》,当朝相国朱文正等名宦为其作序。朱文正称赞说:杨方立的诗清穆醇和,具有庐陵之胜,都是佳作。《默堂诗集》曾先后几次刊行,几百年来一直一代一代地流传着,其中的《赣江竹枝词》等收录于清同治《赣州府志》等志书中。

杨方立后世族人杨家华,1916年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1952年10月回国后,历任第28军84师政委、82师政委、第28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工程兵政委,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杨方立后世族人杨力,1918年出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副校长、校长,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顾问等职,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族谱收有清同治九年(1870)杨本初撰写的《杨氏义学记》,记录了瑞金明清以来杨氏宗族重教兴学、培育人才的事迹。其文章内容大致意思为:“瑞金人文之盛,惟西关杨氏最为著名,循吏、儒林、文苑等方面人才辈出,不可胜数,此并非山川之萃美独丰于杨氏,而是重教兴学使然。自宋代瑞金开基著籍以来,历代先辈都朴学潜德,质蕴其文,注重人文教育。至明朝曾任副使的阅濂公杨以杰、博士澹馀公杨以任时,更是提倡先声,声名鹊起。阅濂公杨以杰因文入道登科后,与名士邹南皋等讲濂洛之学,出任贵州都匀府知府,依靠所学施政本领显身手,以平苗功擢升副使职,辞任归乡后,专心训导诸子,均成就功业。澹馀公杨以任学富于海,制艺尤文章为著名,所著《非非室文集》等书,与陈际泰等齐名;而进士及第之后,又疏辞上宪,愿再读十年有用书报效国家,故入南京国子监为博士学者。杨氏族人均以二公为楷模重教兴学,风气蔚然,此为杨氏兴学发展之始。”

(作者:陈式金)

图文来源:赣南家风故事

瑞金妇联
传递妇工信息,服务妇女儿童;引领健康生活,共享智慧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