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入选《赣南家风故事》作品展(三):学习总理品格传承廉洁家风——顾玉平家风

政务   2024-12-23 17:30   江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赣州市纪委市监委、赣州市妇女联合会、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整理编写了《赣南家风故事》。《赣南家风故事》以人为本、以事为据,讲述了相关人物、相关家族的家风故事,揭示了家风的真谛与力量,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宣传,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我市有6个家风故事入选《赣南家风故事》,现对学习总理品格传承廉洁家风——顾玉平家风进行推介。


     顾玉平(1912-2005)江西瑞金人,1933年8月参加红军。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29师师部电台报务员、冀南军区电台分队长、河南豫西抗日游击支队电台区队长、川北军区通信科科长、四川省南充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先后荣 获八一奖章和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一大批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革命;在和平年代,他们更是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自我要求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塑造了永不褪色的红色家风。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顾玉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不搞特殊,总理的教诲成为一生的箴言

     长征前,顾玉平被调到周恩来副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周恩来曾对他说:“在我身边工作,不许有高人一头的思想,不许有盛气凌人的态度,不许有疏于检点的行为,要加强学习。”这四句话成为顾玉平坚守一生的处世原则。

长征途中,行军战斗环境异常艰苦、紧张,周恩来一方面要同战士们一样行军作战,一方面还要看电报、批文件,和其他领导研究作战计划,决定行军路线,指挥红军作战。他常常忙得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宿营时通常彻夜不眠。
有一天,部队走到山势十分险要处,顾玉平等几个警卫员只顾着脚下那难走的山路,没有留意到几天几夜没合眼的周副主席在打盹。结果马失前蹄,周恩来就从马背上滑了下来,被甩在了路边,幸好路边有一树丛,周围还长着一丛芒萁,挡住了他,才没有掉下悬崖,真是惊险万分。
事后,顾玉平他们感到非常愧疚,周恩来一直安慰他们。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专门过来慰问,十分关切地说:“恩来呀,为了革命工作,还是坐上担架吧!”可周恩来却用手摸着摔伤的脚,笑着说:“走山路有好处,一定程度上能集中精神,不能打瞌睡嘛!”
很快,毛泽东特地派人送来了一副担架,可是不管顾玉平怎么劝说,周恩来都不愿意上担架。过了一段时间,周恩来病情加重,才不得不躺到了担架上。即使是在担架上,他也忙着批阅各种电文,处理各种问题。
长征途中,周恩来没有专门的炊事员,由顾玉平等4个警卫员轮流做饭。他们吃的是“包子饭”,就是定量每人一包,菜也是一份。周恩来和警卫员吃的都是同一种菜,一样的分量。有时没吃的,就拴紧裤带,饿上一顿。
之后的几十年,顾玉平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先后四次接见顾玉平,但顾玉平从未向他们提过什么要求。有一次邓颖超发现他没有戴手表,就说:“玉平,你现在是部队的领导,有块表好掌握时间。”几天后,邓颖超就叫成都军区的干部给他捎来一块手表,不是什么高级手表,而是周恩来戴过的普通手表。这块表,是周恩来艰苦朴素的象征,也是战友情深的历史 见证。


不搞特权,律人律己成为一生的追求

1975年,顾玉平回到家乡瑞金。他常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把革命的传统传承下去,用总理的品格和处事原则教育好下一代。”据他儿媳妇杨晓华回忆:“他是一个特别讲原则的人,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顾玉平是享受军级待遇的老红军,按照规定配有一辆小汽车和一名警卫员。可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顾玉平再三向组织反映,连续辞退了好几任警卫员,他经常说,让小伙子回部队去,别浪费人才。每次交党费,顾玉平都不坐小汽车,而是拄着拐杖步行一个半小时到几千米外的县武装部交党费。路途遥远,路上的车很多,武装部的同志说:“顾老,你咋不坐小汽车来?要是不方便,我们上门去收党费也行,跑这么远多累啊。”
“我一把年纪了,只能通过交党费来为党做点儿贡献,坐小汽车来浪费国家的汽油,不值当。”顾玉平说。
顾玉平同时享受军队和当地老红军的医疗保障待遇,需要的药物实报实销。按照当地医院的规定,享受公费医疗的公职人员,中药一天只能开一包。顾玉平的儿子患心脏频发室性早搏,他儿媳妇为了省钱,就偷偷地拿着他的保健本去医院开了5包中药。没想到顾玉平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说:“这个本子是我用的,你怎么可以拿去呢?没钱可以问我要嘛!” 
当时他儿媳妇不太理解,低声嘀咕着:“有的家属大包小包往家里开药,我们家就用了一次,而且是纯中药。” 
顾玉平听后,严肃地说:“一次也不行,不能揩公家的油水!”说完就给了儿媳妇一些钱,叫她去医院把中药的费用补交了。


不徇私情,一身正气涵养隽永家风

顾玉平的外孙董超回忆:“外公于1975年返回家乡瑞金生活,我母亲是外公最小的女儿,我在外公的呵护下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董超说,在外公身边,时刻都能感受老一辈共产党员身上优秀的品质。

董超回忆,2001年他考入瑞金市公安局后,被分到离市区40多千米外的拔英派出所。“当时我母亲去找外公说情,想让外公找领导给我调到离市区近些的派出所工作,可是我外公一口回绝,他说,年轻人要吃苦在前,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不能搞特殊,”董超说,“我从警20年,在山区派出所待了10年,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民警走上领导岗位,外公的话言犹在耳,让我受益终身。”

2005年3月,顾玉平病逝,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那不搞特权、不徇私情的廉洁家风得到继承和发扬,成为赣南大地上的一段佳话。

(作者:钟燕林)


图文来源:赣南家风故事

瑞金妇联
传递妇工信息,服务妇女儿童;引领健康生活,共享智慧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