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入选《赣南家风故事》作品展(六):公忠直谅——陈炽家风

政务   2025-01-22 18:06   江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赣州市纪委市监委、赣州市妇女联合会、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整理编写了《赣南家风故事》。《赣南家风故事》以人为本、以事为据,讲述了相关人物、相关家族的家风故事,揭示了家风的真谛与力量,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宣传,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我市有6个家风故事入选《赣南家风故事》,现对公忠直谅——陈炽家风进行推介。


     陈炽(1855-1900),原名家瑶,后改名炽,字克昌,号次亮,江西瑞金市瑞林镇禾塘村人,清光绪壬午(1882)科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章京,诰援中宪大夫。著有《庸书》《续富国策》《四子诗录》等。


廉公好义 怀志富国

     陈炽出生于耕读之家,其祖父陈泰骧为国学生;其父陈斌为举人,候选教谕;弟陈焘拔贡。“公忠直谅”是陈炽家人的处世范式。公,即天下为公;忠,即忠于祖国;直,即正直无私;谅,即宽宏大量。陈斌虽然没正式担任官职,但因其为人“廉公好义,善平纷难”,“旁通医术”,又用“启堂文社”推行文化教育而名声远扬。他有造福乡邻的公心,四处为乡邻治病,“晚岁退闲,闵物观化, 四方造诊,盈接门闾,所起活无算”。

陈炽秉承“公忠直谅”的先祖遗风,爱国爱乡。1881年,他与瑞金当地的有识之士商议后,大家筹资倡立了宾兴会——专门为济助本县外出应考的生员而设立的公益性组织。1885年,陈炽根据对时局的见解和研析,致书当朝大臣李鸿章,发表自己对朝鲜内乱一事的看法。1886年,黄河突然间从郑州决口,一时灾民遍地,令朝野震惊。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天灾,具有远见的陈炽呈报了《议河说帖》给自己的顶头上司户部尚书翁同龢,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水灾应对举措的建议和看法,深受翁同龢的赞赏,并批示将此帖稿由北档案房存档备用。1889年陈炽频频上书对国家建设大事提出建议,其中,上书陈右铭专论中国铁路筹建一事。1891年,又致说帖给户部尚书翁同龢,提出朝廷筹饷的若干办法和举措,被认为此意见“唯言绝大,恐难行”。
1832年9月,陈炽奉讳南返,又与邑人集议续筹款项,以附益宾兴会。同时亲撰《瑞金合邑宾兴谱叙》,勉励瑞金学子心怀壮志,做有益社稷的栋梁之材。他注意观察时事,了解民间百姓疾苦,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立志改良政治、振兴经济,学习西方社会以求自强的富国思想,谋求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实现祖国独立的富强之道。


思通求变 友爱孝悌

陈炽看到老家禾塘村陈氏屋宇简陋,又无祠堂,深为内疚,即出资筹建瑞林禾塘陈氏宗祠。其间,他在家亲自设计,选定位置,购置材料,辛劳奔波,历时近年之久始成。落成之日,他亲自为大院门楼的石匾额书写了“天马山庄”四个字。1893年,陈炽开始撰写《庸书》。1895年与康有为、袁世凯、杨锐、沈子培等10人捐资成立“强学会”,筹备和资助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1月,职任户部员外郎的陈炽呈递了《振兴商务条陈》。这封3000多字的奏折,前后只谈了茶务一个问题。在同时期官员们的奏折当中,这还是绝无仅有的。但奏折的重要之处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它是晚清第一个关于茶业的近代化改革方案。
陈炽一家孝悌友爱。陈炽父亲在天马山庄照顾卧床老人时间长,用心苦,不但久病床前有孝子,而且居然还成了良医。陈炽也是个孝子,丁忧回乡,居家守孝,后又接母亲到京城居住。陈炽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家乡,尽孝父亲的职责就落在了弟弟陈焘肩上。两个儿子,一个为国,一个为家。由于陈炽用心国事,没有多少产业,自己的家室及双亲、弟弟一家,都只能留在天马山庄。陈炽的父亲与乡民陈有理友好。陈有理穷居白屋,祖遗薄田,自食其力,性和厚朴,真诚待人,口无诳言。由于两人真诚淡泊、性情相通,且两家里闾相接,于是欢如昆弟,常常有无相通,缓急相济,数十年如一日。而陈炽继承了天马山庄的这种友爱之风,在文坛上也好,在官场也好,陈炽都交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如“南昌诗会”的文友,同省的陈三立、文廷式,书友郑观应、宋育仁,还有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在内的维新 志士等人。陈炽诗题中列的“交游名录”,其中就有不下20位近现代名人。

(作者:瑞金市史志研究室

图文来源:赣南家风故事

瑞金妇联
传递妇工信息,服务妇女儿童;引领健康生活,共享智慧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