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入选《赣南家风故事》作品展(二):践行“三德”树立标杆——梁达三将军家风

政务   2024-12-17 17:31   江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赣州市纪委市监委、赣州市妇女联合会、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整理编写了《赣南家风故事》。《赣南家风故事》以人为本、以事为据,讲述了相关人物、相关家族的家风故事,揭示了家风的真谛与力量,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宣传,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我市有6个家风故事入选《赣南家风故事》,现对践行“三德”树立标杆——梁达三将军家风进行推介。


     梁达三(1912-1985)江西瑞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少共区委书记,红1军团通信队副政治指导员,翼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22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古语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革命年代,许多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了爱党爱国、热爱人民、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等优良品质,形成了优良的红色家风。开国少将梁达三就是这样的典范。

梁达三将军一生践行明“大德”、重“公德”、严“私德”的三德理念。他不但自己做到“三德”,而且要求家人做到,形成优良家风。

明“大德”,具有家国情怀

     1934年10月,梁达三带领无线电3队的同志,从瑞金沙洲坝迁到梅坑村梁氏宗祠。在部队出发转移的那天傍晚,中央红军野战纵队首长和电台队的同志们在梁氏宗祠后面的烂坪集合。梁达三没有儿女情长,而是以家国为重,毅然决然地跟随红军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路。

1949年家乡还未解放,梁达三写信回家,因怕家人担心,就说自己在北平做生意,后定期寄钱给父母。1959年,梁达三接其父亲到身边生活了10年,细心照顾,孝敬有加。梁达三对家属管教很严。他侄子回忆说:“我们几兄弟第一次去北京伯伯家,伯伯对我们说:‘我同你伯母接你们兄弟到北京,不是叫你们来享福的,而是要你们借这 个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要自食其力,好好做事。’”
有一次,他的儿子和侄子在朝鲜驻华大使馆门口的宣传栏看画报,不小心把宣传栏的玻璃窗打开了,值班警卫员前来查问。这本是一件小事,解释清楚即可,但他儿子吓得哭了起来,对随行的堂弟说:“如果大使馆门卫打电话到我们家,我爸爸知道了,我回家后一定会被打骂。”这足见梁达三家风之严。


重“公德”,热心家乡事业

梁达三将军心系哺育了他的梅坑,心系梅坑人民。1950年10 月,将军回乡探亲。他深入村中各屋访贫问苦,召集区、乡、村干部到家里谈心,专心听取当地土改、剿匪反霸等各项工作的情况,支持他们认真抓好党的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安全问题。他对家乡有名望的绅士进行党的政策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他们拥护共产党,协助政府做好土改工作,教育大家要与党同心同德,把家乡建设好。他还逐家走访已故的当年一起长征过的战友,把自己身上仅有的钱都分给了战友的亲属。他一想起这些跟他战斗过的兄弟就吃不好睡不好,数次向政府提议要做好对军烈属家庭的帮扶工作。
1953年10月,将军同妻子、儿子三人回乡探亲。这次他徒步走遍了梅坑的山川地头。他知道,家乡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听取了梅坑干部群众的意见后,他鼓励他们大兴水利,并恳请来家做客的县领导大力支持梅坑兴建两座水库。梁达三回到北京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钱汇给家乡的梅坑水库搞建设,他说:“这点钱微不足道,是儿子对家乡的一点心意。” 
1959年,他与会昌县的宋玉琳军长(68军副军长)一同返乡探亲。他来到枫树岺,看到当年的大树很多都不见了,连几处山坡顶上的大树也不见了。于是,他深入农家,了解真情,安慰家乡人民。在返京途中,他向时任瑞金县委书记、县长和省里的领导反映了家乡真实情景,希望引起当地领导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三次回到家乡探亲,都会到本村红军烈士家中慰问,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严“私德”,做到克己奉公

梁达三病重时,侄子接到电报赶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他。梁达三对侄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来看我,不耽误你的工作吗?”梁达三每次回乡探亲,地方领导知道后都会来看望,但他从不接受地方政府和战友的宴请或住宿安排。因家里住不下,梁达三1950年回乡探亲,租住邻居的下厢房。1953年同妻儿一起回乡租住的是邻居的上厢房。当时,他妻子对梁达三说:“老梁,你们老家真的太穷了,我们回来连个窝都没有。”梁达三说:“老崔,现在你看到真实的我了吧,我为什么要革命,要冲锋在前,像我这样的家庭很多,现在能借到房子住,已经不错了!”他妻子是北方人,比较胖,睡的床是临时加宽的,坐的椅子还是去别人家借的。即使这样,梁达三仍然坚决拒绝了县政府要他们住进政府招待所的请求。梁达三临终前,拉着侄子的手说:“我没有好好地关照好你们兄弟,我对不起你们,请你们原谅。”

不能耽误工作,不特别关照亲属,宁愿自己借宿也不肯接受地方政府的接待。这就是梁达三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家风也影响着他的后人。

(作者:廖九平 梁远征)


图文来源:赣南家风故事

瑞金妇联
传递妇工信息,服务妇女儿童;引领健康生活,共享智慧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