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赣州市纪委市监委、赣州市妇女联合会、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整理编写了《赣南家风故事》。《赣南家风故事》以人为本、以事为据,讲述了相关人物、相关家族的家风故事,揭示了家风的真谛与力量,旨在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宣传,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我市有6个家风故事入选《赣南家风故事》,现对“践行“三德”树立标杆——梁达三将军家风”进行推介。
古语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革命年代,许多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了爱党爱国、热爱人民、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等优良品质,形成了优良的红色家风。开国少将梁达三就是这样的典范。
梁达三将军一生践行明“大德”、重“公德”、严“私德”的三德理念。他不但自己做到“三德”,而且要求家人做到,形成优良家风。
明“大德”,具有家国情怀
1934年10月,梁达三带领无线电3队的同志,从瑞金沙洲坝迁到梅坑村梁氏宗祠。在部队出发转移的那天傍晚,中央红军野战纵队首长和电台队的同志们在梁氏宗祠后面的烂坪集合。梁达三没有儿女情长,而是以家国为重,毅然决然地跟随红军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路。
重“公德”,热心家乡事业
严“私德”,做到克己奉公
梁达三病重时,侄子接到电报赶到解放军总医院看望他。梁达三对侄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来看我,不耽误你的工作吗?”梁达三每次回乡探亲,地方领导知道后都会来看望,但他从不接受地方政府和战友的宴请或住宿安排。因家里住不下,梁达三1950年回乡探亲,租住邻居的下厢房。1953年同妻儿一起回乡租住的是邻居的上厢房。当时,他妻子对梁达三说:“老梁,你们老家真的太穷了,我们回来连个窝都没有。”梁达三说:“老崔,现在你看到真实的我了吧,我为什么要革命,要冲锋在前,像我这样的家庭很多,现在能借到房子住,已经不错了!”他妻子是北方人,比较胖,睡的床是临时加宽的,坐的椅子还是去别人家借的。即使这样,梁达三仍然坚决拒绝了县政府要他们住进政府招待所的请求。梁达三临终前,拉着侄子的手说:“我没有好好地关照好你们兄弟,我对不起你们,请你们原谅。”
不能耽误工作,不特别关照亲属,宁愿自己借宿也不肯接受地方政府的接待。这就是梁达三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家风也影响着他的后人。
(作者:廖九平 梁远征)
图文来源:赣南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