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信,源自内心的自我接纳

文化   2024-10-12 17:58   上海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暄岚
来源 | 皓然读书(growing-reading)


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怎么样才能变得自信起来?

有人这样说,不自信源于从小到大的肯定缺失,想要自信起来,就要正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肯定自己。

确实如此。

很多人因为从小到大没有被肯定接纳过,所以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也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变得不自信。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人不应该被过去束缚,只有你能描绘自己的未来。过往的原因就算能做为“解释”,也无法成为“解决之道”。

想要真正变得自信,就要将自己从以往错误的认知中解救出来,以全新的自我评价体系来重新解读自己。




有位朋友跟我说了她的故事。

她说自己很不自信,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也还是会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时常陷入自我打击中。

她也询问过身边的朋友同事对她的评价,尽管大家对她的评价都很高,她却认为朋友和同事们都只是为了安慰她。

更令她难过的是,她曾经遇到过一个很喜欢的男孩,并且也处成了恋爱关系,但最终这段关系也因为她的不自信而被毁了。

她说跟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对方总是会夸她,并且时常告诉她,她各方面都很优秀,是个很好的姑娘,他为她感到骄傲。

可是她总是在男友给予她肯定的时候,要么极力否认男友的话,要么让男友发誓说的是真话。

次数多了,男孩感到非常的疲惫,便提出了分开冷静,并说希望她能学会肯定自己。

她说她也很想让自己变得自信而乐观,积极又向上,可她就是没有办法从自我打压的习惯中走出来,每次试着肯定自己的时候,总有另一个声音出来否定自己。


《共情力》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看待自我的镜子,给我们一种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有什么能力的感知。

如果我们看待自我的镜子是扭曲的,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对自我扭曲的描述。

这种对自我的扭曲认知,与个人幼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在我们父母辈的教育观念里,打压式教育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只有不断的打压我们,才能让我们保持谦虚和谨慎,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激励我们进步。

朋友的困境在我的朋辈当中并不少见,就连我自己也曾活在难以建立自信的绝望之中。

无论外表看起来多阳光积极,内心始终也是一片灰暗。不敢松懈的人生,总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正是因为我们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才会活得辛苦和不自由。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最初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体系是从他人给出的反馈中形成的。

因为大脑接收了太多别人给他的框架和评价,所以,关于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许并没属于自己的判断。

人的自我评价体系模型大多是在孩童时期就初步形成。


在我们幼小的时候,父母是我们唯一的依靠,为了能够得到父母的喜爱,多数人都会做出一些顺应父母行为的举止,以此来得到父母的肯定。

面对父母的批评,也不会去想他们说的对不对,只会下意识的认为确实是自己做的不好。

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更是会成为我们自我形成的基础。

随着这些评价一次次被强化,我们也会在潜意识中将它们信奉为真理,认定自己确实如他们所说。

在求学时期,多数人也会用各种条条框框来对应评判自己,比如:

成绩好,就是好的,成绩不好,就是不好的;老师认可的行为是正确的,老师否定的行为就是错误的。

进入社会后,又会有一套新的考核标准来评判我们,比如:

服从领导安排的是好员工,能积极配合工作的是好员工,任劳任怨的是好员工……

我们始终活在外界和外人给我们制定的规则和框架之中,忘了自己来给自己定方向,下定义。

即使面对不合理的部分或是自己不能适应的部分,也只会怀疑是自己的问题,让自己深陷在自我怀疑的漩涡中。

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

“当我们试图用我们内在的个性去换取别人的接纳、认同和爱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灵魂便会迷失。”

我们一次次强迫自己去适应外界的规则,去顺应别人的要求,本质上是对自我的抹杀,内心必然充斥着痛苦和煎熬。




每个成年人,都该具有重新审视自己的勇气。

请鼓起勇气去触及更深层次的自己,探索自己到底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不是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害怕失去爱和尊重而伪装出来的样子。

毕淑敏在一个采访中讲了一件事:

她去参观一处古迹,有人告诉她看到的那棵古柏已经有3000年了。

于此同时,她也看到了这棵古柏的下面长着小草,她就想这小草最多一岁吧,但它们在3000年的古柏面前却不自卑,依然昂然地生长。

她说,在大自然里不会看到一个自卑的植物。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每一个人一定有很多局限和不完美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所以,自卑就是产生于比较之中的。

她觉得人其实应该特别珍视自己本来的面目,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部分。

自信,是来源于对自我的接纳和肯定,来源于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渴望向这个世界展露出真实的自己,依然能够被人接受和认同。事实正是如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真实比完美更重要。

只有真实才能让人放下防御,变得放松,从而展现出自然生动的自己。

也只有在放下包袱之后,人们才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和生命的潜力。


从现在开始,花时间去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学会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

这个感受不参考社会评价体系,只关乎自己的喜怒哀乐。

这需求也只出于自己内心的需求,无须参考他人意见和社会的认可程度,只出于自己的所需。

同时,接纳自己的缺点和局限,肯定自己的长处和弹性。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认可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性则是成长的另一部分。

对自己做的好的部分予以肯定,对于自己做不到的部分给与谅解,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自我关怀。



如今的社会节奏非常快,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往前冲。

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在哪里,活得被动又迷惘。

允许自己慢下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静,给自己时间去反思和内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的。

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恐惧。

这份理解便是自我接纳和自我同情的基础,它能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更加坚定和从容。

当你开始全然地接纳自己,你就会发现,自信和勇气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认可,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和与清晰。

点个「在看」,与书友们共勉。

作者 | 暄岚
来源 | 皓然读书(growing-reading)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今日好书推荐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坦言:自卑是人类的通病,也是失败的根源。
其实,自卑能毁掉你,也能成就你,关键就在于你看待它的方式。
如果你也想了解自卑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消解,不妨听听樊老师解读的这本书吧~


《自卑与超越》
推荐指数:⭐️⭐️⭐️⭐️⭐️

帆书樊登讲书
欢迎关注帆书(原樊登读书)公众号。加入我们,和7000万书友一起,听懂好书,生活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