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王佳卉
10月15日上午,“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在临夏州永靖县启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甘肃省委网信办副主任曹学义,甘肃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海霞,临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学科分别致辞,河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倪玉联出席。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甘肃省委网信办、甘肃省文物局主办,中国甘肃网、快手甘肃承办,临夏州委网信办、庆阳市委网信办、平凉市委网信办、天水市委网信办、武威市委网信办、张掖市委网信办、酒泉市委网信办协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甘肃银行支持。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让人们在“活”起来的石窟艺术中体会文化力量,不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最早的石窟始于“十六国时期”,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展现了跨越时代和地理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历史见证。
甘肃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沿线分布的石窟更是熠熠生辉的艺术文化宝库。其中,全国四大石窟,甘肃包揽2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石窟名录里,甘肃占有3席(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此外,南石窟寺、北石窟寺、天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榆林窟……在丝绸之路甘肃段一千多公里的沿线上,现保留着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19处(236个文物点),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34个文物点)。走进甘肃,便走进了石窟艺术的宝库,触摸到华夏文明的脉动。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负责人指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开展“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目的是挖掘石窟蕴含的历史记忆、人民智慧和民族情感,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深入基层,守正创新讲好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鲜活故事。
石窟艺术宏伟复杂抽象,要在网上讲好这门综合文化课,需要从细节入手,挖掘千年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脉络,多生产网民看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的产品;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更加注重互动化、可视化,带动网民积极参与互动和传播。要以小见大,将镜头对准鲜活的人物,生动展现精雕细琢、追求极致、守正创新、勇担使命的工匠精神。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审视传统技艺、思考文化价值、探索发展方向,介绍考古工作的科技创新,呈现独特生动的文化解读,普及与时俱进的文保理念,展现传统文化的“出圈”路径,引导网民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据介绍,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窟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全面发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驾护航”。
开展此次活动,就是要聚焦“中国石窟百科全书”炳灵寺石窟、“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长”在绝壁上的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和“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共同参与见证甘肃石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曹学义希望,各网络媒体能够积极融入创意和热情,用小人物绘就大情怀、从小窗口切入大主题,深入挖掘石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记录感人瞬间,激发共情感的“好故事”。同时,创新报道方式和手段,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上做文章,提升千年石窟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古老的石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不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担当和民族自信。
李海霞表示,近年来,甘肃省文物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石窟寺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利用,石窟文物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石窟文化传承焕发了新光彩、石窟文物利用展现了新气象,着力让甘肃石窟在新时代焕发了新活力、绽放了新光彩、实现了新发展。
据介绍,临夏州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契机,赓续“莫高精神”,坚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以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刘家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进一步加强黄河文化等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文旅精品、开发新业态产品,真正把“国内知名的黄河主题旅游目的地”打造好、建设好、宣传好。
启动仪式上,与会人员通过“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主题宣传片,了解了甘肃千年石窟的前世今生;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杨静分享了数字敦煌建设经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刘全波以“从敦煌汲取精神力量——敦煌石窟艺术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题作了专题讲解。
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平台网站编辑以及网络达人等将沿着丝绸之路走进千年石窟,探访“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的密码,讲好石窟故事、讲好甘肃故事。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