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电池技术

百科   2024-09-02 22:21   江西  

1、 BC(back contact)意值背接触电池,将正面的金属栅线放到电池背面减少阳光遮挡而提高转换效率。BC电池在70年代就提出,其优势是转化效率高,短路电流大、填充因子高,并且比较美观,但缺点是制造流程太复杂、成本比较高。

2、 BC类电池包括IBC、TBC、HBC、HPBC等,经典的IBC电池已经有上量的公司,美国SunPower是先行者,有长期的技术和较全面的专利储备,其Maxeon品牌产能已有几个GW,由于美国关税保护,其在美国市占率比较高,近几年排产期一直长达1-2年。

3、 BC与TOPCon与HJT不是排他性的,BC大家庭的另外几个分支,如TOPCon与IBC结合的TBC路线,HJT与IBC结合的HBC,目前TBC与HBC基本都是N型产品;隆基HPBC是P型产品。
TBC、HBC的转化效率要高于IBC,业内反馈,头部的TOPCon公司,已在储备TBC产品,中试的182-72片TBC组件功率可能达600-610多W。

4、 BC电池很可能是未来方向之一,由于效率高、美观但成本高,如果未来成本下降,在屋顶市场是很好的方案。除了隆基2021开始产业化的HPBC产品,据了解,中国公司针对屋顶方案的TBC产品,一年后可能就会批量走向海外市场。

5、 BC电池制成流程很复杂,成本高,未来还需要解决系列问题,包括制备流程长,成本与一致性问题,需要减少表面复合,硅片勺子寿命要求更高等。关于导电浆料问题,之前行业交流反馈,电镀距离应用还比较远,部分现行方案的银耗比PERC要高几倍。

6、 xBC电池: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钧达股份、晶澳/爱旭/中来。
材料:聚和材料/帝科股份(浆料)、福斯特/裕兴股份/时创/广信/赛伍(封装胶、掩膜、背板)
设备等:帝尔激光/海目星(机械)。



【AX电新】BC电池:产业正起星星之火趋势,龙头已坚定选择
————————————
🔆BC电池:高效率优势凸现,但工艺及成本问题仍需突破,龙头已坚定选择
🔹成本:非硅成本(设备投资HPBC-2亿/GW ABC-3.8亿/GW、湿法工序带来的其他电池非硅)和较低的良率,导致BC电池成本高于PERC和TOPCon
🔹转换效率:根据最新(2023.6.6)马丁格林效率记录表,N-TBC转换效率最高26.7%,较TOPCon最高效率25.8%,多出0.9%;较HJT最高效率26.6%,多出0.1%
🔹良率:目前良率明显低于TOPCon,主要系工序多,工艺偏难
🔹应用领域:更适用于海外分布式高端市场
🔹产业进展:主要布局者为隆基绿能(HPBC,未来转HPBC Pro)、爱旭股份(ABC)、MAXEON(N-IBC)、金阳新能源(HBC)、中来股份

🔆激光设备:叠加BC结构新增激光设备需求,远期市场规模44亿
🔹BC电池制作背面PN结时需要进行图形化,新增激光设备需求
🔹市场空间:我们预计2023年BC产能59GW,可预期的远期规划产能147GW,按照0.3亿/GW的激光设备需求来看,2023及远期的激光设备空间为18/44亿,远期看翻倍以上空间

🔆绝缘胶:BC组件封装的必备辅材,远期市场规模7亿
🔹BC电池在进行焊接时,在焊带之下需要使用绝缘胶防止正负极栅线在和焊带连接时产生短路
🔹市场空间:我们预计2023年BC产能59GW,可预期的远期规划产能147GW,按照500万/GW的绝缘胶需求来看,2023及远期的绝缘胶空间为3/7亿,远期看翻倍以上空间

🔆观点:产业化正起星星之火趋势,关注投产节奏
🔹BC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是否能带来超额收益是当下业内主要分歧,关注龙头BC电池投产节奏
🔹长期视角看,TOPCon升级TBC或为提效重要手段,核心增量为激光设备,绝缘胶为必备辅材
🔹相关标的:
1)设备商:帝尔激光、芯碁微装
2)材料商:广信材料、裕兴股份
3)制造商:爱旭股份、隆基绿能、金阳新能源——————————————


 帝尔激光LIF交流要点

1、订单:8月公众号发布后1个月时间不到,客户就把订单和中标通知书给公司要求做准备,目前已拥有100GW+的量。

2、基本情况:烧结后单独使用,价值量1000万以内,预计在SE硼掺杂之上。技术可以在现有工艺后单独加入,导入更加简单,存量线不需要进行改动。目前提效水平在0.2%+,可以和硼掺杂SE叠加,与光注入退火炉不冲突。 

3、客户:头部和二三线厂商都有订单。 

4、技术:对烧结的缺陷进行修复,原理和LIR技术和LIA技术有关联性。LIR技术主要起到抗衰减作用,同时可以提效。LIA技术不能抗衰减,对异质结的TCO层进行修复,也可以降低电阻,提高效率。

5、BC:头部客户未来技术路线可能包括HBC和TBC,本身有70-80GW的量,还没确定招标时间,预计1-2年有进展。另一家去年和今年分别上了10GW+,剩下20GW+在今年H2和明年招标,市场量很大。

6、BC价值量:P型开槽2000多万,N型开槽约5000万价值量,算上电镀图形化工艺更多。组件设备8月份送量产机,预期四季度或明年初可取得订单。



20230910 BC电池交流会议纪要 
2010开始做BC,2012年HJT-BC电池就做出来了,但随着后续的持续研究和开发,发现太难了,不是一个小团队或者初创公司,没有充足的资金,就能搞定的。现在我们都还在继续做。一是市场还是有需求,二是把他扩展到其他领域,所以我们还是在做相关的技术开发,和一些公司合作做一些技术的产业化转移。




IBC电池有可能成为新崛起的电池,传统的光伏电池,它的PN结在前面,背场在后面,中间是衬底,现在能做到130um-140um。IBC电池正面没有遮光损失,PN结和背场都放在后面了,把光的吸收达到最大化,如果有N型衬底就没有光致衰减现象,不考虑双面率的情况下,后面可以做的比较宽,可以减少串联电阻,易于组件连接。



之前我们曾考虑与Sun Power合作,旨在研发IBC电池技术,但最终未能成功。这并非因为IBC技术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因为其成本较高。还有一个的话就是TBC, Topcon的技术再加IBC的技术。还有一个是HBC,在原来IBC的技术上叠加了异质结。IBC和TBC两种技术的话都量产了。HBC等待量产。

同时的话还有HPBC,这是在p型的衬底上,把PERC,TOPCon和IBC的技术结合起来,也实现了这样的一个量产。同时我还有p型的TBC和HBC,只不过是在这个地方把衬底的类型换了一下,就是用A型换成P型。在工艺上面有它的便利性,这两种电池的话还正在研发。XBC电池只有这么几种,在技术之间来回切换。




看一下IBC的产业化和它的研究的情况。国内的厂商的话有国家电投,这两天就在他的生产线上待着,还有爱旭,隆基、中来,日托

中来的话在2017年,2018年就宣称要建10GW的IBC电池,但是最后也没有实现。日托是张凤敏博士成立的公司,但是张博士现在也离职了,回归到了高校里面。

天合的研发是比较早的,我是光伏界的老兵了,对整个的发展比较了解。但是天合量产,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还有普乐新能源,泰州泰兴普乐他们也在做这样的研发,一道、晶澳、英利都在做这样的一个研发。实际上这块的话有些研发的时间长,有些研发的时间短。

研究机构主要是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这是国内最早的,也是研究最深的目前。接到了很多的IBC,都是关于IBC方面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大学。

为什么这个研究机构会这么少呢?
一个是的话它对平台的要求比较高,第二个的话它完全依托于半导体的技术,第三个的话出论文比较难。所以一般的高校和研究所都不太愿意碰这个东西。

IBC电池有这么一些优点。2012年的时候,电池就已经达到了恐怖的效率25%,HBC在2014年效率的话就达到了25.6%。这两种电池就算在2014年的话,知道就是说多晶硅电池也就平均下来16%左右的效率,但当时能够达到25.6%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但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它的产业化进展不是很顺利了,这就是回到了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第一个的话它对图形化的要求比较高,因为传统的电池的话,它的背场是在背面,PN结的话是在前面,但是这个电池的话这是它的背场。在做PN结的时候,得把这个地方给它盖住,不能影响到这,把这个做完了以后的话,还要把这个地方盖住来做这样的一个背场。所以说他必须要做图形化,在这个上面的话还要做介质膜,介质膜上面还要去开孔,然后进行金属接触,甚至做电镀,所以它的图形化的要求就非常高。至少要4步的图形化。

第二个的话,它越来越依赖于半导体的工艺和技术。因为这种电池也知道,一束光过来以后产生这样的一个电子和空穴,电子的话是被负极所收集,空缺的话被正极所收集。它必须要从正面扩散到背面,才能被收集。所以说它跟原来的PN结在正面是不太一样的。这个的话对整个的表面的清洁度,钝化程度,对硅衬底的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说的话而这种的话都是往半导体的基础上去走的。

第三个的话对人才团队资金实力要求比较高,也评估过,几个土博士搞不定,必须是科班的,而且还有工作很长一段时间的。第二个的话就是对资金实力要求比较高,因为它要用到光伏的技术再加图形化的技术。所以说的话对资金的实力要求比较高。第三个就对这个团队它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的话,现在有16个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费劲,其他的一些小企业更难,所以说它的产业化不是特别的顺利。




它的分装的话非常简单,传统的 perc的电池的话,它是上面压下面就是一个焊带,汇流带,然后把上面的负极或者正极连起来,连到下面的正极或者负极。这样的连下来,这样的话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传统的组件封装。

但是IBC的话不一样。IBC电池的是在背面,所以说这个正极跟下一个负极相连,这个负极跟下一个正极相连。在正面你不会看到有任何的焊带,组件可以做的非常的漂亮。




现在在市面上看到很多的公司动不动就吼出来,我的IBC到了26%,我的IBC到了26.5%,27.46%,对还是不对?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的话,满嘴跑火车去骗忽悠资本界,这可以。

但是的话XBC必须依赖于权威和科学的数据,为什么叫依赖权威科学的数据呢?太阳能电池的之父马丁格林(Martin Green),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教授,是太阳能方面的很权威的人士。




每隔三个月到半年,他会收集全球的最高的效率,收集完了以后,他会编入一个太阳能的电池效率表,这个是在六七月份发表的。这个是发表在国际上的顶级的刊物,就是光伏研究进展。他收集效率的话,并不是说你说多少这个不行的,必须是要有第三方的国际权威的认证。还必须要求给出来效率提升是哪一段?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一个人你昨天看到他瘦,今天突然变胖了,然后这个变胖了,你得告诉我就是他的身高体重,体重增加了多少。但是这一点还不够,你必须要找一个第三方的资质认证,告知哪个地方变胖了,如果不说明哪个地方变胖,你这个变胖就是假的。

这个的话就告诉你,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多少,面积多少,短路电流,填充因子等等是多少,还要告诉是国际上的哪家第三方认证机构去测试的。这个还不够,你必须给出来量子效率,量子效率的话就相当于医生的听诊器一样的,就是说效率增加了,它必须告诉效率是哪个地方增加。现在的国内的无良企业满嘴跑火车,今天25.7,明天是26等等的,但是给不出来任何的数据或者给出来的数据前后打架。比如说东南的某某院,给出来的数据前后打架让人觉得可笑无比。

并不是说国内的权威是第三方人员机构就很厉害,不是这样的,因为对这个人的要求非常高,对设备要求非常高。




现在来看一下电池的效率,IBC国际上的最高效率直接给出来是26.7%,这个目前是国际上公认的全球的最高效率,它的开路电压738,短路电流42.65,填充是84.9。这个是日本的Kaneka在2017年3月份创造的,同时的话还有P型的IBC电池,这是topcon电池,就完全的topcon IBC。如果爱旭是做N型的话,他就做的是P型的 TopconIBC,效率是26.1。

你们记住这两个电池的是最高的效率,当然在2016年的时候,Kaneka就实现了26.6。经过了四五个月的话,效率升到26.7,这个是目前最高的这样的一个效率。回过头来再看一下,最后你会发现这个地方是42.65的短路电流,这个是42.62。目前国际上最高效率的几种电池,perc电池最高效率是25,发现它的短路电流是42.7,TopCon电池是最高效率是25.8,短路电流是42.87。这个地方我说一下,25.8,如果有人企业说26以上的,就是要么就胡扯八道,就是说纯粹是不良目的。这个是国际上公认的。




但是你会发现 IBC电池的短路电流,表面没有任何的遮光损失,怎么短路电流它下来?
刚才我说了,IBC电池可以把光的吸收可以达到最大化,但是光吸收最大化并不一定就能转化成光电流。什么意思?就是相当于我一个人吃的很多,但是你吃的很多,但并不一定全部能转化成你身上的营养。所以它有一部分吸收,它有一部分是不吸收,这个也是的。光的话全部吸收了,但是并不一定有光转化成光电流,所以说电池的话还是有它的一些问题的。

同时我把异质结电池给出来,隆基现在目前是最高效率26.8,41.45。可以看出异质结电池的话和IBC电池相比的话,IBC电池的效率短路电流要比异质结高很多,但是IBC电池并不意味着我的短路电流可以达到最大化,所以说这个地方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IBC电池到底理论的效率是多高。



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就是IBC电池无非就是把PN结放到了背面,不能脱离开半导体的基本的物理规律,所以TopCon IBC的理论效率,跟现在的TopCon的理论效率是一致的。异质结IBC的效率跟现在的异质结也是一致的。28.7,28.8这样的一个范畴。

并不是说我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是这样的。




IBC电池是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几个教授他们发明的,然后去做产业化。

传统的IBC 电池的话,你可以看到这个的话都是正的,在这边的话都是负的,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叉指状的这样的一个结构。你的左手和右手,分别给插到对方的手指缝里面,所以说这个胳膊的话就相当于一个负极,另一个胳膊就相当于一个正极。所以这种正极和负极,全是通过扩散来形成的。可以看到开路电压739毫伏,已经做得相当可以了,当时用的是非常好的硅片,这个比半导体的硅片还要好,而且进行了衬底的掺杂,都是用中子辐照进行掺杂的,所以它成本非常高。但是它的短路电流并不是非常高,填充因子也并不非常高。当时获得的填充并不是非常高。看TopCon的电池的话,可以看到短路电流的开路压线上不去,但是短路电流很高,填充因子也比较高。所以说的话就是把这两种结合的话就形成了TBC电池。新结构的TopCon电池的话,可以把它说叫T型的TopCon,在这个地方的话也可以分成TopCon TBC。TopTBC可以用N型衬底去做,也可以用P型衬底做。

但是很遗憾, 现在目前实验室大面积冠军的效率是26.1,这个的话是德国Fraunhofer 2021年做的。从这个曲线上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开路电压乘填充因子,这是短路电流和灰色极限的比值。这个地方有个概念,就是TBC电池它的最高效率目前是26.1%,当然不排除接下来效率提升的可能性,因为现在各方面都在增长,这是目前拿到的国际上最先进的这样的一个数据。如果说是看某家的 TopCon电池,甚至TBC超过了这样的一个效率,就是26,这个里面100%是假的。




现在说到异质结和IBC结合。刚才也说了就是说这个是异质结的同质节扩散形成的开路电压,但是异质结,开路电压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短路电流的话原来是41.33,现在短路电流是41.45。但是由于开路电压提升,把填充因子给拉上去了。所以说这两者电池结合,既有IBC电池的优势,又有异质结的优势。



这个就是2014年日本的Sharp 公司提出来的这样的一个概念。

这里的PN结全部换成HJT,形成了 HBC这样的突破,所以说日本首先在上面形成了这样的突破。



2014年的话,日本的松下就获得了25.6%的效率,在当时是非常恐怖的。




当时大家效率都比较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话2016年日本的Kaneka在这个基础上的话,做出了一个26.33的大面积的这样的一个效率,就是2016年所获得的。

14年松下25.6,到了16年9月份的话26.33,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后来日本人在Kaneka的基础上的话,又花了一年的时间,获得26.7的这样的效率。日本人把这个结果发表出来了以后,应该是全球轰动。当时这篇研究结果的话发表在了著名的国际上的权威期刊,因为这是公司按照产业化的技术做出来的,但是日本人不告诉你怎么做的,它只是告诉你大概的一个结构,然后获得什么结果,因为他不可能傻到把自己的技术给别人宣扬。所以说的话就是背面是叉指状,你看异质结的PNPN,但是正面的结构它也没有告诉。只是告诉你前表面做了个钝化,做了一个抗反射层,然后获得了26.7%的这样的一个效率。




无论是常规的IBC还是到异质结的IBC,效率的话得到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由原来的25.2得到了26.7的效率,但是的话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异质结IBC它也是第一个对工艺的要求极高,这个的话也是一个半导体级别的,而且是不会低的。第二个的话就是图形化技术是最大的障碍,做下来的话,至少有3道到4道图形化的技术,图形化的技术的话要用到光刻的技术,光刻的技术的话也可以用到其各种各样的曝光。我知道目前向我咨询的这些公司的话采用的图形化,就三种图形化,当然还有4种,第四种的话就是被抛掉了,因为有它的问题。第三个的话就是电池的良率比较低因为这种电池的话,无论是tbc还是HBC,特别依赖于湿法。另外一个的话就是表面的色差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说电池的良率会比较低。第四个的话设备投资昂贵,这个怎么理解呢?异质结电池本身就贵,你在异质结基础上叠加了IBC不就更贵了吗?或者是TopCon电池的生产线都比perc要贵,你在这个上面叠加了IBC,它也不更贵吗?所以设备投资是昂贵的。

还有一个辅材的昂贵,因为它用到了图形化,用到了图形化的膜,包括干膜湿膜,还要用到了各种各样的添加剂,所以说的话它的辅材比较昂贵

所以说N型IBC和HBC电池的大规模的产业化,成本是最大的因素,成本因素只有上市的辅材设备投资良率等等所造成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这样概念。



现在把上面的这几种电池总结一下,可以看到目前大规模量产的只有这三种,第一个的话通过扩散形成的阵,通过扩散型的发射极,通过扩散形成的背场,这种电池这是以SunPower为主,但电池的话现在已经不行了。第二个的话就是把背面的全换成TopCon的结构,这个的话是现在大家非常感兴趣的。第三个的话就是换成这种异质结的结构,这个也行。新加坡的太阳能研究所也提出了遂穿TopCon的概念,但是他们验证下来了以后,电池的效率刚好达到25%,看来这个效率提升也很困难。目前的话主要产业界关注的话应该是这两个。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做一下这个比对。就是传统的P型电池,还有P型的IBC电池,还有N型IBC电池差别在哪里?
实际上没有差别,只是衬底。P型的IBC 电池的话,知道它的PN结,它的备场的话还是硼扩散,或者铝烧结,N型的话是这个地方就是原来的N阵,就是这个地方短短的换成长长的,因为这是一个叫发射极,PN结在这里,通过扩散,通过TopCon异质结来形成,无非就这点差别。



常规的TopCon的电池的流程,不算细节性的东西,最少都是10步的这样的一个流程。所以说TopCon和IBC去叠加,只会比这个复杂,所以它的工艺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它牵扯到很多新设备的增加,还有包括工艺的这样的一个清洗。异质结也是一样,大家都不会说是有多大的差别。




回过头来看一下隆基,他们说的 p型的HPBC,它的优势和问题在哪里?实际上它是在P型的衬底上去做的。它是在发射级的地方,也就是PN结的地方,因为是PN结的衬底,他用了TopCon的技术去做。同时的话在这个地方有个背场,可以用TopCon上去做。在这里可以通过扩散的方法去做,通过烧铝浆扩进去也是P形的,所以这下把整个的工艺步骤就极大的简化了,成本就极大的降低了。但是这种电池的话有它弊病的弱点,这个弱点在这里可以看到,在这个部位这么大的面积的话,它的负荷电流特别的大,导致开路电压上不去,也就导致填充也上不去,最后效率上不去。自己做了下来,就是把各项条件优化,效率能够在25~25.5之间就已经很不错了。实际上量产的话也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其实就在25左右。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它的PN结和背场挨得太近。铝烧进去了以后,有个穿刺,电池就有可能漏电,电池的可靠性就完蛋了。隆基在进行一个转型的话,我觉得有这样的一个科学的这样的依据,这个地方的话就是具体流程我就不做对比了。




我就做一个结论,XBC各大公司去做主要是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但是从目前的这样的一个实际情况来看,分布式高端市场海外市场还是有些优势,但是国内的整体优势的话并不突出的。
第二个是XBC的销售规模有限,单凭某一家公司很难实现跨规模的放量生产,这个里面包括成本良率和效率,这个地方什么意思?就是发现光伏技术有这么一个特点,如果这个技术只有一家去做,太危险了。比如说原来的汉能,他原来做薄膜电池就他一家在做,结果成本很难摊下来,因为它里面用到的设备辅材,这个不是他一家公司能够完成的。现在图形化的技术,图形化的设备,图形化的材料的话,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如果光凭几家公司上几个GW或者是几十个GW现在都不是一回事儿。

第三个从性价比和规模的角度来说,从科学的数据来看,未来还是TopCon和异质结的天下。如果XBC的效率的档次和TopCon的效率档次拉不开的话,这个XBC的空间是有限的。怎么理解呢?如果异质结能做到25.3%,你XBC要做到多少呢?你得往26.3%以上或者26%以上,我说的26是样产级的数据,你不往上这个数据上做的话,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种电池的话我刚才也说了公司主要是为了实现差异化的机制,因为你现在可选择的东西非常少,要么就钙钛矿,知道钙钛矿就是忽悠,骗子,从我们的角度。资本界怎么看不管,这个就把它排除在外了。剩下的perc是过时了的。现在只有TopCon和异质结,剩下一个XBC还有钙钛矿叠层。但是钙钛矿叠层还属于基础研究,成本更高,所以说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三个。

太阳能的企业有这么多,大家在同一赛道上去竞赛你能说谁比谁强吗?我并没有看到大公司的电池的效率和小公司能够差别很大。你比如说江苏的一个中小型的公司或者二线企业,和一线的企业,我并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效率上的差异,良率上的差异,最多只是成本管控上的这样的一个差异。所以最后我报告就讲完了。

Q&A

Q1:听下来好像XBC其实目前它也空间不是很大,因为有很多问题,不是说再给个半年一年时间,就能够逐步的提升,慢慢的走向更大的产业化。只能在一些细分领域可能有一些进展,对吧?
A:是的。来看一下,就是说我相信这几家公司的情况你们都很清楚,日托和中来情况你们都很清楚,隆基的话实际上原来的hpbc他说号称30个GW,但是情况你们也都非常清楚。爱旭的ABC,其实我这个地方我先强调一下,我非常的敬重他们在产业化基础上的拓展,但是不是说他们做不出来,也不是说技术不行,而是说你把这个东西做成一个具有性价比的,能给企业带来这样的一个充足利润的东西,现在目前还做不到,我只能是这么说。他们下了很大的一个功夫。
但是你要知道同台竞技,大家在大规模地面建站的时候,我从来不管你是TopCon的还是异质结的还是ABC的,只不过是可能有政策性的一种划分,TopCon的给你多少,异质结的给你多少,但是你必须还是要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东西,它是不是有性价比。

Q2:隆基为啥最后摆出来了all-in BC电池的这种情况,是因为现在其他方面他发现落后了,然后有点压力了,还是怎么样?
A:对,实质是这样的,就是说先回顾一个概念,第一个的话就是异质结效率做的最高的是谁?是隆基。
但是它大规模的产业化了吗?没有。它做的最高的效率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化?一个企业一定是逐利的,就是说你忽悠了资本界的钱,你忽悠3年5年,但是最终出来后还是要还的,对不对?

它一定是评估过异质结,这个东西不挣钱,至少未来一年两年甚至两三年都不挣钱。现在perc电池的话又过时了,TopCon红利,这波他真的没有吃到。TopCon红利吃的最大的是谁呢?晶科,捷泰,一道,晶澳,甚至一些中小型的公司都把红利都吃上了。所以说这个事情搞得也很被动。我们和隆基的人的私下里这么交流,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没办法这个事情。

Q3:其实BC主体你讲的你也很清楚,我还想问问您怎么看现在光伏这种产业,包括从技术情况对吧?现在TopCon是已经量产化了,而且越来越得到主流的这种认可了,后面再往后走,现在怎么走呢?你如果这个产业如果再没有持续的技术进步的话,其实就越来越内卷了。这个未来您能不能指导我一下?
A:是这样的,我认为走TBC这是一个必然的路线。为什么?企业的话要做一个细分的,或者是要做自己与众不同的,但是这个市场是真的是有限。 现在的话,你说TopCon效率,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有。但是的话就是说关键是看你怎么去把它实现了。
TopCon N型目前效率是25.8,这是目前全球报道的最高的效率。但是国内也报了26,这多了,但是都不认的。德国在p型TopCon上面,也能够做出来26%以上的这样的效率。这个是另外一种结构了。这种就是背结甚至是前接触的这样的一个结构。这种电池的结构和现在异质结电池结构就很类似了。所以未来的话就是说看大家是不是在走,我们不太清楚。但是的话我认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至少因为现在TopCon电池的量产的效率也就大概在25.2,25.1,对不对?但是的话就是说看到很多企业的话,实际上它是降档,降档最后发现TopCon对应的实际的效率,大概也就在24.2,24.3 24.4左右。24点实际上你再往上升的话,还是有空间的。

Q4:未来一两年TopCon的持续进步对吧?不管是成本端的还是效率端持续进步,所以未来一两年还是持续能看到的对吧?
A:我认为三年之内是没问题的。
Q5:HJT是不是就很尴尬,如果三年的话,TopCon现在已经是主流了,对吧?然后新技术的主流了,然后你在三年TopCon还有持续的进步空间,HJT的是不是就没人搞了?
A:那不是。我认为现在并不是说谁把谁吃掉的问题,只不过是市场空间大小的问题。异质结肯定是有空间的,100%没问题,因为我看到了国家在下发一些光伏电站会给一些政策性的指标,这种指标的话完全把异质结可以养起来。但是的话就是说异质结能不能实现这种自我造血功能,这个的话我是打一个问号的,但我相信头部的企业,终归有一天也会实现这种盈利的。
你包括华晟,但是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挤在赛道上来盈利,这个就不好说了。因为异质结的话,毕竟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6Q:我想请教一下关于TBC路线的话,像晶科和钧达他们就比较明确是 TopCon之后,下一代是往叠加BC上去研发,然后隆基我跟他们去交流的话,感觉他们现在也在 BC叠加,TopCon也在做,有没有可能这两种路线最后大家可能是殊途同归,做出来的东西是一类产品的?
A:你说对了。整体的技术就这三个方案,为什么?所以说的话就是你全部改成PopCon的结构,或者你全部改成异质结的这样的一个结构。HTBC PRO的话就这两种结构,他走这种结构,和晶科的是一样的。走另外一种结构和爱旭的话也是一样的。
你可能会说它电池做成 BC类是不是效率越高的?不是的。知道从半导体的基本的物理原理上来看,PN结放到了背面和PN结放到了背面,本质上都是个PN结。它不会说是由于我把PN结改换了这个位置,我的理论极限效率就会往上升,不会的,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的区别。无非就是说我现在做完了以后,把表面的遮光损失给它降到最低,因为知道现在的遮光损失非常小,大概3%,3.5%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最后你就把面积的金属全部拿掉放到了这样的一个背面。但是的话你放的背面,刚才我说了,增加的这些光,能够全部转化成短路电流吗?这个未必。BC类的电池的话,如果你要是这样做的话,那还不如把现有的 TopCon或者是异质结,你把它的绒面还有包括减抗反射膜做得更好,把短路电流可以提上去。所以说这个东西的话真的不是说企业有多大的决心,然后就开始来做,并不是这样的。

理论的极限效率不会变,工艺复杂度又非常的高。同时设备的增加,良率的增加,要是我的话,我可能有其他的路子,但是我不会选这条路子。这个作为一个特色化的市场这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是说作为像一个头部的公司,把它作为一个主流的产品,这个东西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

Q7:您的意思是说TBC就是算不上是TopCon的一个迭代,不一定能拉开大差异?
A:不会拉开这么大差异的。
Q8:您怎么看晶科和隆基都在往这个方向去研发,尤其是…?
A:刚才我说了,就是说他们没有路可走,你想一个大的公司和一个小公司做的东西没什么区别,效率也没什么区别,两个也没什么区别。我们在产线上待的时间太多了,深深的知道一个刚成立的小公司挖几个人过来,经过半年爬坡,良效率和头部的公司是一致的,没什么区别的。大公司的话,你要接着在资本市场要讲故事要融资,你故事怎么讲呢?你去做储能做氢能?但是那些还都成不了这种大的气候的,所以说储能的话大家也都在布局了,但是哪有光伏的量这么大,所以说他们为了实现差异化的竞争,只能走这步路线。但是真不是说跟领导人的胆子有多大,我产能就出得来,就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不是的。这个必须还是依赖于科学,从实际出发。
Q9:如果说TopCon,未来两三年效率提升空间还很大的话,它下一步的这种提升的和关键的点主要是哪些?做到哪些之后它性价比能够在未来两三年进一步提升了。
A:第一个的话就是TopCon的,我们知道SE现在还并没有大规模投入量产。如果SE投入到量产的话,现在有些公司已经实现,有些公司并没有实现。就按照全行业的水平,SE是有几种做法,比如说第一次的划刻,第二次的在再去做一个氧化扩散的等等的,还不如这种一次性的掺杂。像这个的话,我觉得空间都比较大。像perc电池的话,就是一次性的SE一扫,又方便又快捷。第二个的话就是背面的SE,就是TopCon的背面你还是还要做的。当然还有第三个技术的话,把它叫做高估函数的TopCon这种结构,国家科技部也给了这个项目,然后来进行这样的一个探索,国际上把这种高估函数的TopCon电池效率也都比较高。这是实验室的,但是能不能量产化呢?如果量产化,当然也是有颠覆性的,或者说是把那种结构或者一些概念给利用上来。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精雕细琢,这都可以没问题的。所以说的话还有很多可以做,回过头去看perc,它大规模的量产开始的元年的话在15,16年,但是它到现在退出历史舞台了吗?没有。去年的话perc还是主流,今年的perc还是主流,只不过是说它市场份额在下降而已。perc如果完全在退出市场的话,还要大概再给两年甚至三年的这样的一个时间的。就像多晶硅电池,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退出市场份额,多晶硅电池还有几家在生产的,也是做的差异化,逆市场周期的做的也是非常好的。

Q10:最近也看到国电投的招标里面有900MW的异质结,量也挺大的,但是它价格上面确实要高个平均可能两毛钱,异质结后面的商业模式就是靠这种运营商去买单吗?因为确实成本比较比较高,目前看成本也降不到,跟TopCon一样。
A:目前是只能这样,你要是如果大家同台市场上竞争的话,它是干不过TopCon的。
Q11:那就相当于是运营商对制造商的一个补贴是吧?可能国电投有意愿,其他家有这个意愿吗?
A:有。首先的话,你比如说像某些的异质结的公司到了这个地方上去建厂,实际上拿这个地方上建厂的这样的一个行为去拿这个地方的电站的,这是一种行为。它生产出来的电池中国有一个消化。
第二个的话就出口,但出口的量其实是有限的。

第三个,国内的异质结,统计下来,大家扩充的产能也有50个GW以上,但是你说了50个GW,但是最终落地的产能有多少,就跟 TopCon一样。现在某头部的设备公司说,他们的TopCon的订单,现在已经接到了1.2个TW,就是1200个GW,但是关键是落地的有多少,这个东西要市场去调节的。

再就是国家政策性的,从工信部的角度,还有从发改委的角度的话,他也是希望鼓励一些新的技术,包括钙钛矿的技术。当然我也知道工信部发改委去做钙钛矿这个东西也不太好。但是的话他们毕竟做这个方面的人比较多,他会把往上推,甚至包括钙钛矿的这样的一个以后,你就会发现指标都会给,他要把这些技术种类给它延续下去,不可能让它死掉的。但是能不能容纳大的市场空间,这个我的回答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如果市场空间要无限量的增大,它一定是个市场行为,光靠补贴或者光靠政策,市场空间有限。

Q12:电镀铜这块的进展您怎么看?感觉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A:对,首先的话我实际上并不认可电镀铜,我不是说不认可他的技术,我认为这个技术已经非常好了,而且他们也做的真是非常不错,但是一定还是从性价比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东西。
这么多年我发现就是一个东西做成功,做大它一定是商业性的成功,它并不是说我技术好了,你就能做成功。所以说的话就电镀铜的话,它最大的问题就是铜便宜了,但是设备贵了,我好容易原来的时候觉得做的饭太贵,现在的话我把饭便宜下来了,但是碗又很贵,因为一个GW,你像做异质结上的电镀铜的话,设备的话至少也得大概六七千万的,这个是本身设备就比较贵,你要是用在TBC或者HBC技术上是没问题。

但是SunPower就是这么做的,后面全都是用电镀的,而且它不是用的仅仅的电镀铜,它是电镀锡,电镀铜,还有电镀镍,4层的电镀结构,做的特别的厚,电池具有一定的柔性。因为我买了好多它SunPower的电池来做,它电池确实有柔性,这样半柔性的电池,但是太贵了。所以说电镀的话,我认为用到这个TBC或者是用到这个HBC上面,这条路子根本行不通。

Q13:您觉得钙钛矿是比较遥遥无期是吧?现在搞太多没意义。
A:钙钛矿一定是死路一条。
就是说看光伏的特点是什么,因为任何一个生意它有它的特点的,光伏的特点的话就是第一个高效率,第二个低成本,第三是高可靠。好了,钙钛矿是高效率吗?不是的,你拿指甲盖一大点,老是跟晶体硅的面积去比,有什么意义呢?有本事你也做的跟晶体硅的面积是一样大的,这个高效率的话就做不到。因为这是第一点,你可能因为我以后可以做到,你得告诉我多长时间能做得到,你不可能让这些现有的公司再烧五六年的钱,再烧10年的钱吧。

资本界肯定会把它给抛掉的。这个东西就是说你去发电,晶体硅也可以发电的,薄膜也可以发电的。第二个的话就是低成本,现在做不到低成本,他们说钙钛矿的材料便宜,但是钙钛矿的设备呢?然后钙钛矿上面的空穴传输层呢?材料也不便宜。你光说钙钛矿的材料便宜吗?设备都很贵,现在目前他们做下来这个设备也不成熟,也许你跟他说我以后会成熟,你需要给我一个期限。你这么说的话我TBC也可以,HJT也可以对吧?第三是高可靠,那它又不稳定,因为它化学方法做的,它稳定性一直是个问题,这个是最要命的。而且因为晶体硅经过了这么多年,它是验证过的它的稳定性的。钙钛矿如果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验证的话,不敢用,就跟现在光伏行业一种新材料的导入,如果没有这种大规模实战的稳定性的这种验证的话,不敢架,你比如说你加上去了以后,结果突然过了几天坏了,比如说背板坏了,或者说接线盒坏了,这是要命的,人家索赔的,索赔都是几个亿都在索赔。我替中国公司打过官司的,打过国际官司赔了很多钱的,我就不提这些事儿。

所以说从这几个角度来看的话,钙钛矿一定是死路一条。最后一个的话,国际上有一些单位,你比如说新加坡国立大学太阳能研究所的所长,今年专门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他们直接说中国人掉进了一个大的陷阱里面,大家都去做钙钛矿了,为什么做钙钛矿?学术界这帮人是投机的,因为复杂的也不能做,就发论文好快。但企业的话资本界要找新的题材这个去做,拭目以待,我是绝对判一个死刑,私下里这么说,公开我不会这么说。我刚才说钙钛矿的话经过努力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咱们小范围的直接给他判死刑。

我再说一下,现在无论是 BC类的,包括TBC,包括 HBC这个售价都很高的。你比如说异质结的溢价是两毛,溢价两毛钱根本打不住,这是直往上走,不会往下跌。

Q14:爱旭他们实际销售的怎么样?您了解的是什么情况? 
A:我就不说了,这个东西我相信你们肯定了解过。
你们肯定了解过,我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应该知道实际上就是不乐观的,对吧?咱们就不说了这个细节,因为我说了咱们批不针对任何一家企业,咱们只是针对这个技术来说的。各个企业投入的力度也是比较大,但这种电池做好,做出性价比来真的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就以 HPBC为例,就是电池为例,电池够简单的了,大概是13步就可以做完。但借助电池之后发现做出来了以后,你良率有问题,效率还上不去,为什么不做TopCon?甚至做异质结都比做要强。现在你要记住,就是说现在它的良率90~95,这已经是非常好的了这样的一个数据。你要是超过95,这个就非常了不起。单单图形化,它就需要专用的图形化的设备,还有一个这种电池需要大量的湿法的工艺,所以他对湿法的工艺的要求特别的高。你想异质结湿法的工艺很重要,但是的话就是说 TopCon湿法的工艺比异质结还要多。这个的话这是比TopCon的还要多,甚至多一个一倍的还要多的湿法。良率的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表面的色差的问题,平常topcon,hjt电池,这种电池它表面有金属的筛线,以后它有些色差的话,表面有外观问题看不出来。但是这个电池不太一样,它表面啥也没有,所以稍微有点色差,立马就可以看得出来。太阳能电池里面就是特别讲究一个品相,他品相的第一关就跟找对象一样的,你第一关的话先看它漂不漂亮,太阳能电池一样,你不漂亮的直接给你降档了。这个就是搞到不良率里面去了。其次的话就是说你看看他测试的性能怎么样,所以说的话就是说电池所以对它的外观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最后它的市场的话是在分布式的高端市场,还有海外市场,这个分布式高端的,还有包括海外这一块,实际上是对整体组件的外观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你外观的话稍微有点问题,或者外观做得不漂亮的话,这个就不太好卖了。

 
Q15:比如对于隆基来说的话,后面还有什么选择?如果说。
A:我觉得企业家包括以我们为例,其实也在寻找着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如果在做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跳出光伏的圈子里面去寻找额外的。
我如果说是这个行业做的这么困难的话,因为你们(投资者)自己知道,现在就算是头部的太阳能的公司,如果没有硅料的这种情况下,光做电池和组件它的利润很低的,利润率的话,我觉得不会超过5%的,5%都已经非常好的了这块。所以说这个没得选择,像这种单量大的没得选择。我觉得你只能做的比别人好一些快一些。电池也是实际上严重过剩,但是所有咱们生存下去,你只要做的比别人好一些,做的比别人快一些。TopCon这块,如果他们早介入的话,早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介入的太晚了。

如果你们要是看到市面上某家的效率超过了26.5%,27%,甚至27.5%,甚至接下来会往28走。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数据,如果没有第三方的严格的认证的数据和量子效率的数据,是值得怀疑的。企业的话,既是对内也是对外。对外的话要讲故事,要融资,对内的话给老板要给老板讲,因为老板的话不太懂这些东西,老板都要求每个月的效率都要提升,甚至恨不得每天的效率都要提升。所以说总是要给他讲的。

特此声明:本文只为光伏行业提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如有其它相关的问题需要交流,可加入“光伏产业链交流45群”进行更加系统性的学习和探讨,谢谢。


别忘了分享点  在看哦 


光伏产业链
专注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技术资料共享、技术交流、光伏行情、最新资讯、光伏招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