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全力推动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落地见效

文摘   2024-11-20 18:05   青海  





今年以来,海东市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部署要求,把推动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为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的重要抓手和实施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雁阵”培育工程党建项目的关键举措,着眼2026年村级换届,综合施策、靶向发力,推动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取得实效。





“摸排+回引”下好到村任职先手棋

海东市及时召开座谈会、专题安排会和推进会等,全面部署全市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层层传导压力。对全市1587个村在校、毕业大学生底数进行全覆盖摸排,建立海东籍农村大学生信息库,建立29566名海东籍农村大学生与2043名乡村干部“一对一”“一对多”包联台账,为引才返乡、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储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利用市县党建融媒体平台,发布《致毕业大学生的一封信》、招募大学生回村“任职”公告和倡议书,累计阅读量达到21.48万人次,举办“青鸟归巢·筑梦土乡”“情系家乡”等大学生返乡观摩活动和交流座谈会40余场次,积极号召海东籍农村大学生返乡到村“任职”。目前,全市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党组织书记760名,其中全日制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467名;村“两委”成员675名,其中全日制大学生227名。


“结对+帮带”夯实基层历练基本功

市县乡三级书记同步领题实施海东市村级组织后备人才“雁阵”培育工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回村任职、创业兴业工作平台和机会,将724名具备一定任职年限且表现优秀的大学生纳入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库重点跟踪培养。聚焦“大学生不懂乡村事”的难题,通过帮带示范、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措施,引导返乡大学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前适应乡村振兴工作。市委组织部举办村级组织后备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对200名新任全日制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300名村级组织后备人才进行为期5天的系统培训,全面提升服务“三农”工作实战能力,增强抓好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助农增收致富的本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平安区建立“1名乡镇领导+1名村党组织书记”与返乡大学生结对帮带制度,推行定岗帮带、定向帮学、定期帮训“三定三帮”模式,助力大学生尽快融入乡村工作。民和县按照“近期能使用”“还需再培养”两大类建立大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方式,真正为新任大学生书记“扶上马送一程”。


“设岗+定责”磨砺实干担当真本领

探索制定到村“任职”大学生职责任务清单,全面明确协助党务村务、服务事项代办、发展村集体经济等工作职责,确保培养有方向、有措施。充分结合村级发展需求,针对性聘用返乡大学生担任村级事务助理员、基层治理网格员、群团组织副职等岗位,常态化列席村“两委”会议,现场参与处理村级事务,着力提升能力素质。化隆县积极推行从现任村干部中调整补充一批、部门选聘大学生中调剂一批、毕业大学生中回引聘用一批、村“两委”成员中教育培养一批、有意愿的大学生中储备一批“五个一批”举措,鼓励大学生到村磨炼本领、锤炼素质,为大学生到村“任职”创造有利条件。循化县深入摸底统计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后备人才434名,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库,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对村级事务不上心、为民服务意愿不强的后备人才,切实为村级组织班子换届“育好苗子”、打好基础。


“关爱+保障”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组织拍摄“雁阵”讲坛专题片,筛选20名表现优秀到村“任职”大学生现身说法,用朴实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激励更多大学生主动融入基层、投身乡村建设。定期召开到村“任职”大学生恳谈会,举办“大学生风采”展览,设立“大学生荣誉墙”,以“小窗口”点亮村内“新风尚”,助推到村“任职”大学生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对接财政、人社等部门,统筹配套261.8万元用于到村“任职”大学生生活补助,并争取设置272个公益性岗位和临聘职位,依托县级财政全面保障到村“任职”大学生待遇。互助县择优选派38名新任职的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赴无锡市新吴区开展考察观摩活动,及时为大学生到村任职履责提能提供组织保障。乐都区制定《激励保障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十条措施》,将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后备人才纳入公益性岗位进行待遇保障,切实消除大学生后顾之忧。




来源:循化融媒


红山绿谷 生态白庄
犀利的观点、劲道的拆解、活趣的阅读.、深度解读时政要闻,精准拆解党建热点,生动讲述现象背后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