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芜湖!已建成920家

时事   2024-11-16 07:59   安徽  

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收入群众,可以通过“救急难”互助社申请救助。大江资讯记者从芜湖市民政局最新获悉,今年以来,芜湖市加快建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推进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920家“救急难”互助社,实现村居和社区全覆盖,已累计开展救助194人次。

据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介绍, 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是依法依规申请登记的社会团体,或者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


 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对象,给予不超过500元/人次的补充救助;


 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对象,给予不超过1000元/人次的应急救助。


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的救助对象需具有本村(社区)户籍,或者有具有本村(社区)户籍的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互助社根据救助对象困难情况制定救助标准,按照以资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和转介服务为辅的救助方式,分类分档予以救助。



“‘救急难’互助社在建设中,充分吸纳本地党员、老教师、企业家、捐赠人等为组织成员,以提高互助社的权威性、公信力。”该负责人介绍说,“救急难”互助社建立集政府财政补助、集体经济支持、社会捐赠三位一体的资金筹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慈善协会作用,对接驻地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广泛发动爱心人士、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救助事业的发展,弘扬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截至目前,全市“救急难”互助社累计筹集资金2799.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支持925.5万元、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953.8万元。 



据介绍,有需求的对象可以按照户籍地,在村、社区申请。在个人申请或互助社主动发现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审核和资金发放。对救助后仍存在特殊困难的对象,互助社将通过其他社会组织,为其提供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帮扶。此外,具备条件的互助社还将不断丰富救助内容,积极发展救助服务,承接“救在身边”“未来可期”等微公益项目,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救助服务。

记者:季   鲲 实习生 邹婷婷

编辑:陈轶敏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 



大江资讯
大江澎湃,闻天下。立足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传播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资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