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团和演奏家
文摘
文化
2024-10-17 19:32
江西
如果您对古典乐还不太了解,或者你还分不清什么是古典乐,什么是交响乐,以及什么是管弦乐,那么您可以先学习和了解一下古典乐相关知识。交响乐是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重要甚至主要音乐类型和演奏形式。我们能见到的大多数大型的正规乐团都是称为交响乐团,他们主要用交响乐的形式演奏不同类型的古典音乐作品和各类新创作品,规模和组合会有所不同。交响乐鉴赏需要具备音乐素养和知识储备。除了了解乐理知识、不同音乐时期特点和风格外,还应该包括对不同乐器和演奏技巧的认识(比如:如何区分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声音,以及不同演奏家对于同一乐曲演奏所表现的不同效果)。这些对欣赏交响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普通人不用这么苛求,就正常当作音乐去听就好,并不需要知道这么多,也不用提到鉴赏的高度,坐下来,静静欣赏,好听、喜欢听就行。当然听多了,还是可以有点追求和认知提升的。比如掌握交响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就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和欣赏这种高雅艺术形式。交响乐作品通常由几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比如常见的四乐章构成:
交响乐作品欣赏往往需要结合作曲家的特点、经历和历史背景来进行,不止欣赏音乐还能学到不少的趣闻、故事和知识。作曲家往往是通过音乐表达某种情感或者意境,如喜悦、悲伤、痛苦、希望等等。作曲家通过曲调、和声、节奏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意境,并将这些元素运用到具体的音乐表演中来传递情感。因此,在欣赏交响乐时,需要通过细致的聆听,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意蕴。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曲调、和声、节奏等元素,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另外,作曲家在谱写交响乐作品的时候,不但需要对乐器的音色进行合理的调配,在排练和演出时,还要对它们的所在的位置进行调换,以达到声部的和谐与音色的协调。这一点可以说是相当重要,世界上有好多的指挥家都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实验,以求找到一个合理的乐手席位排列原则。大致了解过了交响乐,那么乐曲就需要有演奏家来演奏,这就自然而然需要并产生了交响乐团。交响乐团,英文叫Symphony Orchestra,也可以叫管弦乐团,通常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弦乐组是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它的音色给人以亲切感,所以一般席位排在舞台的前面,最靠近观众。交响乐团一般是以小号或是某种木管乐器的数量作为参考标准,通过其数量来确定乐团的规模大小(也就是管建制)。如果常用的每一种木管乐器都使用两件,那构成“双管”编制的乐队,人数一般在60人;如果使用三件,则构成“三管”编制的乐队,人数一般在90人;如果使用四件,则构成“四管”编制的乐队,人数一般在110人。为了使各组乐器之间数量的比例合理,随着木管乐器的增减,弦乐器及其它乐器的数量也要相应变化,以保持声部音响的平衡。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室内乐团(Chamber Orchestra),这是一种小规模的交响乐团,一般有大约20-30名乐手。我们买票去剧院欣赏交响乐,看到指挥和各种乐器的演奏家们按照安排好的席位就坐。除了指挥位置在中间非常明确,那么演奏家们的这种席位是怎么安排的呢?一般常见的交响乐队标准席位排列有两种,即欧洲式乐队席位排列和美国式乐队席位排列。美国式乐队席位排列,在演奏浪漫派以及近、现代的交响乐作品时优越性较大,除了指挥便于照顾小提琴一声部和小提琴二声部外。大提琴排在右前方,容易在演奏时,使乐队的低音声部也得到突出,这样大提琴与小提琴相呼应,能达到弦乐组的旋律、低音、和声三者层次清晰的效果。目前世界上好多交响乐团,都采取了这种美式乐队席位排列法,我国的很多交响乐团也采取这种美式的席位排列。相对而言,欧洲式席位排列,对演奏古典交响乐优越性较多,因为当时的作品构思,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常进行问答式对奏,加上它们的音色又是一致的,这样把它们分别排列在指挥的左右侧,容易取得区别它们的效果。再者,这样的排列法,第一小提琴的“f”发音孔面朝观众,第二小提琴的“f”发音孔背朝观众,演奏时容易主次分明,如果从外表来看,这样的排列法也比较对称美观。但如果让这种排列法的交响乐团去演奏近、现代作品,效果就会差些,因为近、现代作品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的构思基本统一在一个声部里,如果分两边,不但不好配合,而且指挥也难于照顾。当然,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因作品的要求,比如一些近、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演奏,或者由于指挥家的个人偏好和对效果的追求,乐队席位排列也会有某种特殊安排。
每个乐器组有一个首席演奏家(或独奏家),他/她在组内有独奏和领导组内其他音乐家的任务。小提琴分两组: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因此小提琴有两个首席演奏家。第一小提琴的首席演奏家也被称为首席,他/她不但是弓弦乐器的首席,而且是整个乐队的首席,地位只在指挥之下。长号的首席演奏家是低音的首席演奏家,而小号的首席演奏家则是整个铜管乐器的首席演奏家。双簧管(有时是长笛)的首席演奏家是整个木管乐器的首席演奏家。法国号技术上属铜管乐器,但往往同时有铜管和木管乐器的作用。大多数乐器组还有一个副首席。假如首席缺席的话他们会代理首席。
现代管弦乐团演奏时一般需要一个指挥家指挥,过去的乐团没有指挥家,首席或羽管键琴家起指挥家的作用。如今,尤其一些小的室内乐团或专门演奏巴洛克音乐的乐团也不用指挥家。管弦乐团一般演奏古典音乐或歌剧,有时也会演奏流行音乐。有些乐团也会为电影配乐或音乐专辑担任的演奏。现如今不是那么固定或死板,除了古典音乐和歌剧,很多时候演出会根据表演和活动的需要来安排曲目,有动漫和游戏音乐,也有影视作品音乐,各种演出形式的结合也在不断尝试。弦乐组是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它的音色给人以亲切感,所以一般席位排在舞台的前面,最靠近观众。木管组乐器种类较多,音色突出,所以需要分门别类的将其排列在弦乐组之后,乐队的中间部位。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音量宏大,并富有刺激性,所以他们排列在乐队的最后面或后侧面。竖琴和其它弹拨乐器经常排在乐队的左右侧。一组完整的交响乐队多时可达100多人。这时,光靠默契怕是已经不够,自己顾着弹自己的着实容易和大部队跑偏,导致全团翻车。于是,职业指挥的角色应运而生。音乐指挥者经典的操作方式通常是,用右手持指挥棒,划形状以示节拍及速度,用左手持空气,提示强弱起伏与声部进出。指挥者在舞台上所起到的直接作用是对全场演奏的统一组织和引领,最终确保音乐既能正确又能诠释到位地完成表达。音乐并不是只能用耳朵来听,当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在舞台上赋予现场观众看和听的双重体验时,乐团指挥也同时承担了视觉表演性的作用。指挥并不只是双手指挥,还往往包括脸部表情、头部动作、到身体姿态等,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着激情,简直是用生命来运动。这并不是画蛇添足,反而是画龙点睛,指挥家在为音乐演出进行提点的同时,也亲自将音乐情感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不是所有站在前头挥棒划拍子的人,都能被称为指挥家。与其说指挥家在舞台上担任了一次现场指导,倒不如说是对其日常工作的一次公开检验。指挥家在一个乐团之中更重要的作用,不是台上的那一幕,而是台下的每一天。因为一个乐团的指挥,正是这个乐团的教练。乐团中,乐手的基本要求是能熟练运用自己的乐器和流畅演奏特定的曲目。而作为乐团的指挥,难度系数直线上升了数个等级,必须对整部音乐作品都已驾轻就熟,对总谱倒背如流,对具体的篇章、曲谱、声部、乐句、轻重起伏都能够游刃有余、抽丝剥茧,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内涵有自己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对所有演奏器乐都具有充分的了解,以及自身对多门乐器也达到足够水平的掌握。从乐团成员的筛选、潜能的激发、合作的协调,到知识的传授、演奏的训练、舞台的控场,乐团指挥官需要以其足够优秀的音乐素养、全面的专业学识和独到的团队凝聚力,向全体成员作出明晰准确的指导,深入交代作品的前世今生。毫不夸张地说,指挥家就是乐团中的灵魂人物,是最权威的团队领袖,是集大成的终极乐师。中国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是国内比较著名的交响乐团,在各大著名剧院和重大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客观来说,整体而言,中国虽然有好几十个交响乐团,但是整体距离国外顶级乐团还是有一些差距,但一直在进步,也有自己的中国特色。交响乐团,特别是著名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不是那些所谓看似随性、散漫的艺术家,他们自律、坚持,个人的优秀的同时明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善于团队协作~一个顶级的交响乐团是如何打造出来的?除了有顶级的指挥和艺术总监,必须要有顶级的人才和管理。这就必须要有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必须要有严苛和铁腕的治理和要求。交响乐团完全不同于一个普通乐队或者流行娱乐团体,管理不同,人也不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同。能够进入顶级交响乐团的人,特别是乐团重要组成的弦乐(小提琴)演奏家们必须绝对的优秀,在全球范围出类拔萃~从2015年起,知名古典音乐媒体“Bachtrack”邀请各国音乐评论家组成的评选小组,就管弦乐团和指挥家的演出印象评选出年度十佳。评选结果:https://bachtrack.com/worlds-best-orchestra-best-conductor-critics-choice-september-20232023年的评选结果中,TOP 10中欧洲的交响乐团占得七席。柏林爱乐乐团以绝对优势霸居榜首,随后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而对于Top10的指挥,我们看到,2015年里卡尔多·夏伊和他的格万特豪斯乐团曾名列前茅,而现在他领导的斯卡拉歌剧院跌出了前十名(第 11 位)。西蒙·拉特尔爵士继续保持强劲人气,再次排名第二。他在柏林爱乐乐团的继任者基里尔·佩特连科 ( Kirill Petrenko ) 从八年前的第七位来到了榜首。尽管有七位女指挥家被提名,但她们仍未能进入前十。Susanna Mälkki(第 12 位)和 Joana Mallwitz(第 14 位)最为接近。大家可能对舞台上光鲜亮丽的演奏家们颇为好奇,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乐器演奏为专业和事业的人们的常见的发展路径和出路吧,具体如下:
上面这几条路,普遍认为最好肯定是大学老师。但是由于音乐学院教授职位太少,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回国博士都挺难的,而且就算演奏水平相当牛逼,也是从讲师开始,能不能升上副教授、教授,真的很难说。但最关键的是,连讲师也非常非常难进,除了实力,关系和机遇也是不可或缺的。再加上小提琴、钢琴这两类乐器,属于学的人比较多的,竞争就特别激烈,其实冷门乐器反而更好进。
当不了老师,那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就是交响乐团演奏员。在国外的乐团,特别是欧美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但可能会一定程度歧视亚洲人。而国内的乐团相对好进,除了国字头以及北京、上海等的著名交响乐团比较难外,各地的交响乐团只要演奏水平靠谱,还是可以去的,缺点是工资相对不高。
如果当不了老师也进不了交响乐团,那就可以选择去琴行当老师,刚毕业科班老师在短期内达到1.4-1.5万月收入并不难(北京、上海等),小城市不大可能(学小提琴等的人相对比较少),积累几年教学经验后,课时费逐步提高,也会有人后面转去自己单独去上课。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科班老师,在毕业三四年后,达到1.8-2万的月收入并不难(前提是会教,不能给家长留下会拉不会教的印象)。更优秀的,有进取心的科班老师,可以通过跟琴行老板合作,开分店或者承担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取得部分股份,从而实现更高收入(由于小提琴不如钢琴学的人多,自己开琴行还是难度很大的)。
进入交响乐团的要求:
识谱、懂乐理是必须的;
拥有灵活的手指、手腕、前臂以及嘴唇和舌头(铜管乐很需要);
视奏能力强:将乐谱转化为演奏(很重要)
节奏感要好,心中有节拍,改掉演奏时用脚打节拍的习惯(可能发出声音影响整体的演奏)
视唱练耳最好提前训练,音感、音准也很重要,尤其是弦乐器;不仅要听自己,更要听别的声部;视唱练耳是指通过观看乐谱,进行声乐演唱和听音训练,从而培养音乐听觉和表现能力的一种音乐技能;
要有情感,要有集体意识,要看指挥;
演奏水平肯定要求达到一定高度;
在国内,选择音乐演奏为职业意味着很难大富大贵,但是保证舒适的、体面的生活还是不难的。不过,若想成为职业音乐家,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也很难说。交响乐团的演奏员,远远没大家看到的那么光辉。一般来说,交响乐团每个声部的乐手工资都差不多,但是每个声部的首席工资都会高一点。整体来说,如果是工资加补贴收入的话,一年十几二十万。加上平时自己教学生能多个几千上万(在乐团演出和排练任务重,学生的量无法跟全职老师相提并论)。主流乐团的普通乐手的工资从5千-1万元不等。普通演奏员很少能超过1.2万的(内陆的交响乐团演奏员更少,七八千左右吧)。国内也有个别乐团可能给的多点,声部首席的税前月薪有2-3万元,普通乐手也有1.5万元左右,并且乐团会负担乐手的住宿。有些乐团比较有名,演出也很多,但不要以为演出多赚的就多、工资也多。对于目前国内的行情也好,观众基础也好,消费水平也好,对于一个普通乐团来说一场演出卖30万可能算很不错的高价了。大家想想一个交响乐团多少人,以及交通费用、乐器运输、人员住宿等,最后分到一个人身上的少之又少。当然,交响乐团乐手的收入不止来源于工资。许多乐手在业余时间为电影、电视剧录制配乐、参与流行音乐录制和演出等,这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收入。许多乐手有自己的室内乐组合,平时也会参与一些其它类型的演出,这都是额外的收入来源。当然,更多的乐手选择在业余时间教学,学费收入十分可观,是一个很不错的经济来源,不夸张的说按照一个学生一次课45分钟收200元(算便宜的),教10到20个学生很正常。许多人同时也在音乐学院或中小学里担任教职。顺便提供一份国外交响乐团的乐手年薪(近两年)作为一个对比参照: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工作主要就是排练、演出、教课,这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除了休息,很难像普通人一样有其他更多的娱乐活动和时间。音乐季、演出旺季和巡演时,可能很多时候都是每天连续排练和每隔一天演出,同时还需要奔波多地不同的剧院。演出剩下的时间呢?不是在排练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给自己的学生上课,还有自己在家练习。因为乐团演出、排练和自己练习占用的时间很多,这也导致了乐手给自己学生上课很不稳定,学费这方面相对全职老师收入就少多了。其实,对不少乐手而言,乐团工作还是蛮辛苦的,头秃得挺快的,似乎都不输给程序员,且收入还不如当老师。因此,到了三十岁左右,离职跑到琴行教学的也有很多。演出很多、排练很多,除了教课也不能闲着,因为乐器演奏不坚持就会生疏,想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状态,需要一直保持练习,这也占据着乐手业余不少的时间,特别是自我要求高,期望进步和实现抱负的乐手更是如此,遇上有自己的专场演出那更是需要大量时间投入练习,保持专注。交响乐团里,除指挥、钢琴家外,大家其实都是有退休年龄的,很大一部分人最后都去培育种子乐手或者去给业余乐团做指导了。说到底交响乐团乐手是演奏家,不像歌手、演员,虽然也是表演,但更像是一种普通的工作,他们的圈子和生活也更简单、纯粹。
说到音乐家,我们总能想到他们演奏出的优美旋律,但在如此安静优雅的工作背后,职业音乐家们其实是伤痕累累的,他们受伤的频率不亚于职业运动员,演奏家们大多是劳损伤,各种腰、肩、背、肘、手等问题,而且很难根治。有很多人长时间地受伤,还有一些直接终身性残疾……很多小提琴演奏家,长期保持拉琴的动作,年纪轻轻的就得了职业病,患病之后要吃药,做理疗,冷敷、热敷、按摩、运动,严重的还要打封闭针。几十年的付出和持续的坚持,付出、毅力和耐心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和比拟的。让我们更新对交响乐团和演奏家们的认识,最后也让我们向几十年如一日的优秀演奏家们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