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听古典音乐 - ​夏尔·古诺、巴赫 - 圣母颂

文摘   音乐   2024-09-26 12:30   北京  
如果您对古典乐还不太了解,或者你还分不清什么是古典乐,什么是交响乐,以及什么是管弦乐,那么您可以先学习和了解一下古典乐相关知识。


一、作曲家:

夏尔·古诺,这位法国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歌剧为主,同时也涉及宗教音乐和器乐领域。古诺的音乐风格典雅而富有情感,旋律优美,和声丰富,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他在法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19世纪法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夏尔·古诺(Charles Gounod,1818 - 1893),又译为查尔斯·古诺,生于巴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母亲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从小,古诺就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并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音乐。

1836年,古诺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多位名师,包括佛芒特·阿莱维等。在学院期间,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很快就以康塔塔《玛丽·斯图亚特和里齐奥》荣获罗马大奖的二等奖。两年后,他又以清唱剧《费迪南德》一举夺得罗马大奖的一等奖,这为他赢得了赴罗马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深入研究了帕莱斯特里那的宗教音乐,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的作品在宗教音乐领域也独树一帜。

回到巴黎后,古诺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他先后担任了多个乐团和合唱团的管风琴师和指挥,积累了丰富的音乐实践经验。1851年,他创作了首部歌剧《萨福》,虽然反响平平,但这标志着他歌剧创作生涯的开始。此后,他陆续创作了多部歌剧作品,其中《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更是成为了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歌剧创作外,古诺在宗教音乐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创作的《圣母颂》和《圣塞西勒庆典弥撒曲》等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展现了他对宗教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巴赫,这位巴洛克音乐的巨匠,以其深邃、复杂的音乐风格,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管风琴曲、宗教音乐、世俗音乐等多个领域,且数量庞大、质量上乘。巴赫的音乐风格独特,他将复调音乐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赫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他早年于穆尔豪森的圣布拉休士教堂担任管风琴奏者,1703年至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8年,到魏玛任宫廷教堂管风琴师,九年间,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1717年,巴赫转而受聘于科腾,在列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世俗器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各类奏鸣曲、组曲、创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1723年,巴赫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其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包括《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康塔塔、经文歌、圣母颂歌等。尽管巴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巴赫的音乐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他的创作将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此外,巴赫的作品对后世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纷纷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无数经典之作。

巴赫与妻子共育有多个子女,其中一些也成为了音乐家。然而,在巴赫晚年时期,他的视力逐渐减退,最终双目失明,这无疑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的打击。但即便在如此困境中,巴赫依然坚持创作,通过口述的方式完成了部分作品。巴赫的一生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巴赫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的巨匠,其地位与影响力至今仍不可撼动。


二、作品简介:

《圣母颂》(Ave Maria),是后人在巴赫的音乐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这首歌曲最广为人知的版本之一,便是以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为伴奏,由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夏尔·古诺(Charles Gounod)加上了旋律和歌词。这一创作过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精髓与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完美融合,使得《圣母颂》成为了传颂至今的经典。

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Prelude In C Major, BWV 846)正式名称为《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中的C大调前奏曲,是巴赫在1722年至1742年间创作,位于《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的首位。该曲的结构简洁明了,是一个短小精悍的作品。其旋律明快欢快,节奏活泼且富有活力。和声进行简单,展示了巴赫的作曲技巧和对音乐结构的深刻理解。采用琶音形式的织体,全曲节奏几乎无变化,分解和弦在每一小节都反复出现一次(终止除外)。全曲34小节,为单乐段曲式结构,包含三个乐句,形成起承转合的结构。该作品展示了巴赫善于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来创造丰富复杂的音乐效果的才华,被广大音乐爱好者和钢琴演奏家所喜爱,被认为是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品,体现了巴赫对音乐艺术的深刻贡献。


三、作品欣赏:

《圣母颂》以其宁静、安详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著称。全曲结构简洁,通常由独唱声部与钢琴伴奏(或管弦乐伴奏)构成。在古诺的笔下,巴赫的前奏曲旋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衬托歌声的绝佳背景,共同营造出一种崇高而神圣的音乐氛围。

小提琴

歌唱

巴赫:C大调前奏曲


四、作品详介:

创作背景和故事

古诺在创作《圣母颂》时,深受巴赫音乐的影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被其宁静、深邃的旋律所打动。灵感闪现之际,他决定在这首前奏曲的基础上创作一首歌颂圣母玛利亚的歌曲。于是,《圣母颂》应运而生,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音乐风格和特点

《圣母颂》的音乐风格典雅而庄重,旋律优美而流畅。古诺在保留巴赫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作品既具有巴洛克时期的严谨与和谐,又不失浪漫主义的激情与韵味。此外,歌曲中的和声编配也极为精妙,充分展示了作曲家高超的音乐技艺


演奏技巧和要点

在演奏《圣母颂》时,歌唱者需要掌握准确的音准和节奏,同时注重声音的连贯性和情感的投入。钢琴伴奏部分则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技巧基础,能够准确地诠释出巴赫原作中的和声与旋律特点。此外,歌唱者与伴奏者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成功演绎这首作品的关键所在


欣赏重点和关键

欣赏《圣母颂》时,重点在于感受其宁静、安详的音乐氛围以及深情的歌词所表达的对圣母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可以关注作品中巴洛克与浪漫主义两种音乐风格的完美融合,以及歌唱者与伴奏者之间的精彩演绎。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作品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了音乐史上不朽的经典


总结

《圣母颂》是夏尔·古诺在巴赫音乐基础上创作的经典之作,以其宁静、安详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广受喜爱。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古诺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对巴洛克音乐的深刻理解,更成为了连接不同音乐时期、跨越时空的音乐桥梁。通过欣赏《圣母颂》,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与美,以及人类对信仰与美好的永恒追求


科创生活
一个科技与生活的爱好者~科技动态、有爱生活——收集、介绍最新科技动态,传播、鼓励清新有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