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大家沉浸在节日喜悦氛围的同时,也可能因为环境、作息、饮食等的改变而中招“春节病”。医生提醒,过年,吃喝玩乐是需要的,但应有节制,可别因一时“享乐”而影响身体健康。
锦囊一:喝酒还是得悠着点
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吴斌
亲朋好友在欢聚一堂、举杯庆祝的时候,需警惕酒精带来的健康风险,特别是急性酒精中毒,这已成为春节期间急诊科常见的病症之一。
“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酒,肝脏无法及时分解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导致其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吴斌表示,轻度中毒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言语增多、面色潮红或苍白等症状;中度中毒时,可出现步态不稳、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重度中毒则可能导致昏迷、呼吸抑制、心跳骤停,严重时危及生命。
如何避免酒精中毒,吴斌给了几点建议。
1.饮酒适量:了解自身酒量,避免过量饮酒。男性每日饮用的酒精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比如50度的白酒,男性每天不应超过1两,女性不应超过半两;
2.拒绝劝酒:面对他人的劝酒,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理性应对,避免因情面而过量饮酒;
3.先吃后喝:饮酒前适量进食,尤其是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蛋类、豆制品等,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4.饮品搭配:避免将不同种类的酒混合饮用,也不要用碳酸饮料兑酒,这会加速酒精的吸收,增加中毒风险;
5.密切关注他人状况:聚餐时,要注意同伴的饮酒后表现。一旦发现有人出现酒精中毒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春节急门诊时间:1月28日-30日门诊暂停,1月31日-2月2日开放节假日门诊;2月3日起,门诊照常开放。急诊加强,24小时开放。
锦囊二:意外伤害可避可防
温医大附二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 林露阳
每年春节期间,因意外伤害就诊的患者都不少,尤其是儿童和老人,更容易发生烧烫伤、摔伤等意外。
“常见的烧烫伤事故包括儿童被开水烫伤、被热油溅伤,或因放鞭炮引发的烧伤。”林露阳表示,厨房的热水、热油以及放鞭炮等是烧烫伤的主要原因,儿童因好奇心强且安全意识较弱,往往成为烧烫伤的主要群体。烧烫伤的伤势有轻有重,轻者皮肤红肿,严重者出现水疱或溃烂,需要及时处理。
此外,春节期间,亲友聚会频繁,酒后骑车也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不少人在饮酒后忽视交通安全,造成撞伤、摔伤,甚至更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夜间光线昏暗时,酒后骑行更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常见的意外伤害,林露阳提醒市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烧烫伤防护:家长要看护好儿童,避免他们直接接触热水、热油等危险物品;烹饪时应将热源远离儿童,放鞭炮时选择安全区域,远离儿童;
2.酒后勿骑车:避免酒后骑车或驾车,饮酒后反应能力和判断力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
3.应急处理:发生烧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避免用冰块直接接触;酒后撞伤应尽快就医,切勿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就医,专业医生能提供准确的伤情诊断和处理方案。
春节急门诊时间:1月28日-2月4日,学院路部儿童门诊开放节假日门诊。学院路部成人门诊、南浦部门诊、龙湾院区、瓯江口院区,1月28日开放节假日门诊,1月29日-1月31日停诊,2月1日-2月4日开放节假日门诊。
锦囊三:小心鞭炮伤、雪盲症
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外伤与眼科急诊专科(眼底外五科)主任、主任医师 赵振全
近几年,因为放鞭炮导致眼睛受伤的患者渐少,但还是有人因为不慎出现意外。严重的鞭炮伤可致眼球不保,因此大家在放鞭炮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赵振全介绍,鞭炮伤分为烧伤与爆炸伤,会对眼睑或眼球造成损伤,通常来说,前者更常见且危害不小,治疗也比较复杂。出现眼部受伤后,若是微微红肿或有异物感等轻症,在确定无眼球伤口情况下,可用生理盐水温和清洗,也可进行冷敷帮助减轻胀痛,或涂抹抗生素眼药膏。但不管轻重都应就医做个检查,排除潜在的眼疾。在燃放鞭炮时,需选择空旷地带,尽量远离鞭炮,更不要对着别人燃放。儿童需在成人的监护下燃放鞭炮,建议选择威力较小的烟花。
另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雪盲症。这是由于雪地反射的太阳紫外线长时间照射眼睛,从而灼伤角膜上皮引起的眼物理性损伤。赵振全说,这几年,不少温州人会去东北过年,长时间在有雪的户外活动,较易引起雪盲症。雪盲症的潜伏期一般是8小时,白天中招、晚上发作,虽然其在发病后24小时可恢复,但发病时眼痛、流泪等症状会让人十分难受。其实避免雪盲症十分简单,佩戴护目镜或墨镜即可。
在冰天雪地的户外活动,还有摔倒的可能,若不慎撞到眉弓外侧,易引发视神经损伤。如果在摔倒后,突然出现视力模糊,务必快速就医治疗,这种视力损伤常会导致失明。
春节急门诊时间:1月28日-1月31日,视光诊疗中心、整形美容门诊、眼病门诊、眼全科门诊、准分子激光门诊、瓯海门诊部门诊暂停。2月1日-2月4日,门诊少量开放。放假期间,急诊照常。
锦囊四:做好口腔检查,避免突发牙病
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急诊科医师 戴金虹
“从往年春节期间急诊接诊情况来看,基本上是牙齿疼痛、牙周脓肿以及牙外伤、颌面部外伤的患者。”戴金虹表示,引发牙齿突然疼痛的原因主要两个,牙齿烂到了神经以及智齿发炎。而牙周脓肿多见于老人,他们平时口腔保健意识较差,牙齿有结石,甚至出现了松动,这些都会引起炎症,让牙龈形成肿包。其实,这些牙齿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平时做好口腔保健工作,春节前来一次牙齿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便不会出现疼痛了。
至于牙外伤,多见于车祸受伤,甚至于一些人在骑自行车时也会发生意外,导致牙齿脱落。戴金虹提醒,正确的现场处理方式是迅速捡起脱落的牙齿,用牛奶或生理盐水冲洗污物,不具备条件时可用自来水冲洗10秒左右,然后将牙齿放回牙槽窝,小心地合上嘴,可咬纱布、手绢、餐巾等固定牙齿。若不能放回,可将脱落牙含在舌下,也可放在冷牛奶或生理盐水(清水)的容器中。但不能用手或纸巾擦洗,也不可以用纸巾、干布包裹牙齿。之后迅速前往医院。
如果已经出现了颌面部外伤,意味着受伤已较为严重了,这时候建议先前往综合医院排查头颅问题之后再进行颌面部缝合手术。戴金虹说,春节期间,急诊只能进行应急处理,具体治疗无法开展,如果有牙齿问题还需在过年前尽早解决,别拖到严重起来再处理。
春节急门诊时间:1月28日-2月4日,龙湾总院设有24小时急诊,诊疗范围包括急性牙痛、牙龈出血、牙外伤、颌面部外伤。龙湾总院、学院路分门诊、广场路分门诊、瓯海分门诊、江滨分门诊,正常门诊停诊。
锦囊五:节日焦虑可能找上门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为医学科主治医师 汤锦磊
“节日焦虑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会在情绪上、行为上、生理上表现出不同症状。”汤锦磊表示,在情绪上,患者常感到紧张不安,担心节日活动中的细节,如准备年夜饭时担心不够好;行为上,焦虑者可能过度忙碌但效率低下,频繁检查年货、清扫房间,甚至避免社交;生理上,焦虑可能带来头痛、失眠、胃痛等症状,影响到身体健康。
节日焦虑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经济压力尤为显著,春节期间各种开销加重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其次,社交压力也让人感到焦虑,尤其是单身青年和职场新人常常面对亲友的催婚、问及事业等。再者,角色压力使许多家庭成员,尤其是家庭女性感到焦虑,她们为确保节日完美而担心做得不够好。
应对节日焦虑症,汤锦磊建议,首先要合理规划财务,制定预算并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其次,要调整心态,学会接受自己的现状,避免与他人比较,面对催婚等敏感话题时,可以提前准备幽默或委婉的回应。最后,要学会放松,即使在春节期间也要抽时间放松,听音乐、散步或冥想等都能有效缓解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春节急门诊时间:西山院区专科专病门诊(101诊室、103诊室)、专家门诊照常,急诊24小时开放。
锦囊六:脑卒中高发,先学会辨识
温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陈之力
冬季本就是脑卒中的高发季,加上春节期间,不少人生活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让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春节期间,气温骤降容易导致血管收缩,使得原本就脆弱的血管更容易破裂或堵塞,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陈之力表示,节假日期间,由于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当、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等原因,更易引发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老人和高血压患者,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需格外小心。
脑卒中的症状往往发生得很快,一旦出现,患者的生命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口角歪斜等。如果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脑卒中的迹象,应立即采取行动。陈之力说,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发病后的4.5小时—6小时,及时送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恢复的机会。此时,患者的大脑组织尚未受到不可逆的损伤,通过及时施治,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伤害。
因此,在春节期间,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提高警惕,了解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千万不要拖延,应尽快送往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治疗。
春节急门诊时间:百里坊院区门诊不停诊,急诊照常。2月1日起,门诊常态化开放。
锦囊七:防流感,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温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刘晓
春节期间,人流密集和频繁的社交活动使得流感病毒更容易传播。刘晓表示,节日期间,聚会、聚餐、集市等场所人群集中,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机会增加。不同个体携带不同病原体,其中既有显性感染者,也有隐性感染者,使得病毒更易传播。同时,人群拥挤时,保持社交距离困难,进一步增加了传播风险。
刘晓提醒,在出现低热、流鼻涕等轻微症状时,市民可以选择在家休息,做好对症治疗。如症状加重,出现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不适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病毒检测。确诊为甲型流感阳性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甲流药物。婴幼儿、高龄老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为了减少病毒传播,刘晓建议人流密集场所最好能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避免过度亲密接触。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使用后及时丢入垃圾桶,并洗手或消毒。对于已出现流感症状的人群,应正确佩戴医用口罩,保持干燥,若口罩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避免与老人和儿童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春节急门诊时间:1月28日-1月31日,六虹桥院区、龙湾院区、江滨院区,门诊停诊。2月1日上午,龙湾院区、江滨院区开放节假日门诊,无急诊。2月1日-2月2日,六虹桥院区开放节假日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犬伤门诊均24小时开放。
锦囊八:预防消化系统疾病要“管住嘴”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周文
春节期间,由于生活规律打乱、饮食不当等原因,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容易发生。
“节日期间,不规律的饮食和暴饮暴食容易引发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和休克。”周文表示,出现这些症状时,应注意清淡饮食和休息,口服益生菌或补液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或频繁呕吐腹泻,应及时就医。进食过多油腻食物、饮酒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包括呕吐咖啡色液体或黑色大便等,若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此外,暴饮暴食和频繁饮酒也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症状为餐后上腹或左上腹的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可能向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发病急、危险大,严重时可致命,需尽快就医治疗。
针对此类消化系统“节日综合征”,周文建议还是要“管住嘴”,减轻胃肠系统负担,应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快进食,应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
同时,不少人因忌讳过年看病,出现不适后会选择熬一熬或自己找药吃,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旦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切忌盲目服药或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周文说。
春节急门诊时间:1月28日—1月31日门诊停诊,急诊加强。2月1日—2月2日开放节日门诊。2月3日起恢复正常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