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世纪宏愿的壮丽史诗

文摘   2024-11-18 19:24   湖南  


水,生命之源,于华夏大地之上,却呈现出南盈北缺的失衡态势。北方大地,仿若一位干渴的行者,在岁月的长河中苦苦寻觅着水源的润泽;而南方水乡,则似一位富有的施主,水泽充沛,碧波荡漾。如何将这水资源的天平重新校准,成为新中国建设者们亟待攻克的难题。


1952 年 10 月 30 日,那个历史性的下午,毛主席在视察黄河的专列上,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展开了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深刻探讨。当王化云提及从长江流域引水入黄河以补济西北、华北水源不足的治黄规划设想时,毛主席欣然赞许:“好!这个主意好!你们的雄心不小啊!通天河那个地方猪八戒去过,它掉进去了。”这诙谐幽默的话语,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工程设想带来的凝重氛围,也彰显出毛主席对这一宏伟蓝图的积极态度与乐观预期。


紧接着,毛主席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发展的眼光,首次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犹如一声惊雷,在历史的天空中炸响,就此播下了南水北调这一伟大构想的种子,开启了这场跨越世纪的水利长征。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 1953 年 2 月 16 日,在南下巡视的专列上,毛主席再次心系通天河引水之事,询问王化云相关进展。当得知引水 100 亿立方米需耗费诸多人力与漫长十年光阴时,毛主席目光深邃,语气坚定:“引 100 亿太少了,能由长江引 1000 亿立方米水就好了,你们研究一下。”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似洪钟大吕,展现出毛主席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期望与果敢决心,他所考量的并非一时一地之利,而是从整个长江流域出发,为北方大地谋划一场改天换地的水资源大挪移。


三天后的 2 月 19 日,“长江”号军舰可以说成为又一个见证历史的舞台。毛主席召见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研究长江治理的过程中,再次将南水北调的构想深入推进。


毛主席手持红铅笔,如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战略家,在地图上挥斥方遒。他的目光和笔触依次扫过西北高原、腊子口、白龙江、嘉陵江上游的西汉水,然而这些设想或因地理阻隔,或因水量与工程效益的权衡而暂被搁置。直至铅笔指向汉江,林一山给出了充满希望的回应:“汉江有可能。”那一刻,毛主席的眼中似有星光闪烁,他迫不及待地追问缘由。


林一山详细阐述了汉江独特的地理优势:其上游与渭河、黄河平行向东流,中间仅隔秦岭、伏牛山脉,且越往下游地势越低、水量越大,引水工程规模反而越小,这为兴建引水工程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毛主席听得兴致勃勃,手中的铅笔在汉江上游不停地比划,一道道杠杠仿佛是在为未来的工程蓝图勾勒框架,直至在湖北均县,也就是如今的丹江口水利枢纽所在地,画上一个圆圈,这里被锁定为可能性最大、最为理想的引水线路。


毛主席当即指示林一山:“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勘察,一有资料就立刻给我写信。南水北调要抓紧。”这一系列的交流与决策,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南水北调工程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在毛主席的殷切关怀与强力推动下,南水北调工程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1958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批准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初级工程,毛主席在讲话中豪情满怀地提出:“打开通天河,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这一气呵成的表述,将南水北调工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勾勒出一幅从长江到黄河,再到华北大地的壮丽水利画卷,让人们仿佛看到了清澈的江水奔腾北上,润泽干渴大地的美好愿景。


同年 8 月 29 日,毛主席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全国范围的较长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主要是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即将江、汉、淮、黄、海……各流域联为统一的水利系统规划……应加速制订。”这一指示如同一道总动员令,号召全国水利工作者团结一心,为构建这一统一的水利系统而不懈努力。


此后,岁月流转,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研究论证从未间断,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专家和建设者们前赴后继,如同接力赛跑中的运动员,一棒接一棒地传递着这一份历史使命。他们踏遍千山万水,深入研究论证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和自然挑战。


终于,在历史的长河中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2001 年 11 月 14 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宣布:“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已经进入汇总阶段,具备了于 2002 年开工建设的基本条件。经过 5 - 10 年的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将可以开始发挥效益、造福人民。”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华夏大地的夜空绽放出耀眼光芒,宣告着南水北调工程即将从宏伟的构想变为壮丽的现实。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部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壮丽史诗。中线工程,似一条横空出世的巨龙,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一路穿越崇山峻岭,奔腾北上。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渡槽,如巨人伟岸的身躯,横跨在山谷之间,将滔滔江水稳稳托起,让其顺利跨越山河的阻隔;那一条条深埋地下的输水管道,仿佛大地的血脉,在黑暗的地下默默流淌,延伸向远方的城市与乡村,为北方大地输送着生命的源泉。


东线工程则借助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让长江水如灵动的仙子,沿着千年河道翩翩起舞,一路北上,为齐鲁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润泽与生机。西线工程,虽面临着诸多艰难险阻,却也如一位无畏的勇士,毅然深入青藏高原,试图引长江上游之水入黄河,为西北大地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它见证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瞻远瞩与雄才大略,他们以如椽巨笔,在共和国的蓝图上勾勒出这一震撼世界的构想;它铭刻着无数水利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这一构想精心雕琢成现实的奇迹;它承载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今,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线已经通水运行,江水奔腾北上,滋润着广袤的北方大地,让曾经干涸的河湖重焕生机,让无数家庭告别了缺水的困扰,让城市的发展不再受水资源短缺的桎梏。它让华夏大地的水资源分布更加均衡,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南水北调工程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航程。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有力见证。在未来的岁月里,南水北调工程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推动着华夏大地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美丽富饶的明天奋勇前行。


今夜小楼又东风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