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当前,城市热岛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最显著的局地气候现象之一,厘清城市要素与地表温度(LST)间的定量关系是构建未来气候友好型城市的重要理论基础。城市是一个具有复杂地理要素的人类活动空间组织形式,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地类的景观破碎度显著增加,复杂化趋势明显,造成了2D/3D城市要素与LST关系的时空不稳定性(spatiotemporal non-stationary)。本研究使用ECOSTRESS日夜LST数据,基于街区单元视角,采用局地气候分区体系(local climate zones, LCZ)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LCZ类别识别与划分,探究我国新晋“火炉城市”福州建筑空间内2D/3D城市要素与日夜LST间的时空不稳定关系。本研究旨在:(1)通过定量化与可视化的方式揭示城市热环境要素的时空不稳定性;(2)对比分析最小二乘法OLS全局回归分析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GWR、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特点与优缺点;(3)探究影响日夜LST变化的主要城市要素及其特征。
本研究聚焦于福州城市化建设程度最高的主城区,以城市道路网络作为基础依据,参照高清城市地图与城市建设实际情况,以我们城市管理与法定控规的基础单元——街区,作为统计单元,将研究区共划分出2272个街区单元(Fig. 1)。
3 城市要素的选取与LCZ的在地化定义
将不同维度的城市要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3个类别,分别为景观组分Landscape composition (2D),建筑与植被形态Building and vegetationmor phology (3D),以及景观构型Landscape pattern (2D) (Table 1)。根据研究区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对LCZ各建筑类型指标进行在地性优化。Table 2展示在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的LCZ建筑类型及其在地化的定义与示意图。
*representing exclusion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rban building spaces.
4 重要图表
5 重要结论
(4) 在实际规划中,应注意城市热环境的空间不稳定特征,针对不同空间配置的街区或局地空间,应采用差异化的城市热环境优化方案,综合考虑2D/3D城市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平衡有限城市空间下的经济性和生态性。
Lin, Z., Xu, H., Han, L., Zhang, H., Peng, J., & Yao, X. (2024). Day and night: Impact of 2D/3D urban features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non-stationary relationships in urban building spaces.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108, 105507. https://doi.org/10.1016/j.scs.2024.105507.